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动作为,履职尽责
2017-10-02 08:00:29
亮点二
#p#分页标题#e#
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坚持把做好信息公开工作作为推进依法行政、提升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的重要手段来抓。通过政府门户网、微信公众号、政务微博等渠道,建立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公开行政执法、检查检验、审评审批的标准程序和结果,公布行政权力与责任、行政许可与处罚、抽检监测等信息,努力打造阳光监管部门,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今年以来全市共公示1639批次食品抽检信息,政府网站共公开食品方面信息534条。
随着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期望越来越高,公众对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对此,该局不敢有丝毫的疏忽和大意,积极探索寻找科学合理的、容易被监管对象所接受的监测方式方法,成立市食品药品技术咨询服务中心为药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专门机构,配备监测专业人员,通过专门技术和专业服务,开展化妆品哨点医院建设,有力推动我市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上报工作。自2015年开展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以来,我市共建立省级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哨点单位4家、市级化妆品哨点医院4家,上报ACR报告表90份、百万人口30份,实现了零的突破。
食品安全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也是政治工程。“坚持严谨的标准、严格的监管、严厉的处罚、严肃的问责,加强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食品安全工作,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安心。”这是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对食品安全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省委、省政府将食品安全列为一票否决项。近两年,省、市将食品安全相关事项列入民生实事项目。承载着党委政府的重托和全市人民的期盼,河源食药监人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未来将凝神聚力、砥砺前行。
行政许可是事前监管的重要环节。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全面落实省、市“放、管、服”部署要求,在市行政服务中心设立受理窗口,将市级许可、备案事项全部进驻省网上办事大厅河源分厅,按照“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一次性收费、限时办结”的“一站式”服务要求,依法依规办理业务,竭尽全力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服务。5年来,市食品药品监管局驻市行政服务中心服务窗口共受理行政许可业务7000多宗,连年被评为月度、年度优秀窗口,按时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均达到,电子监察系统亮红灯、黄灯现象和群众投诉均为零。
■志愿者积极参与“创文”活动。手段四 信息公开
【许可篇】
分享到
手段二 检验
查处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违法违规案件是加强针对性监管、遏制食品药品违法违规行为的有效手段。全市食药监系统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百日整治”、农村食品市场“四打击四规范”、医疗器械“五整治”、保健食品打“四非”、化妆品“四打一规”等近百项专项整治行动,联合相关执法部门开展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违法犯罪“清源”行动、打击药品违法犯罪“雷霆”行动、打击保健食品非法添加违法行为“蓝剑”行动,查办了一系列制售假劣食品药品案件。五年来,全市共查处食品药品案件2000多宗,移送公安机关95宗,有力打击了违法违规行为。
本报记者 田红秀 通讯员 谢晓婷
该局在药品领域试点实行网格化监管模式,取得经验后扩大至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领域,形成“域定网、网定格、格定人、人定责”的市、县、镇、村四级监管(协管)网格,实现农村食药监工作全覆盖。目前,全市共建立网格二级1个、三级6个、四级103个,确定网格监管责任人1507人;全市2万多家“四品一械”生产经营单位都已纳入监管网格,每个网格都确定了监管或协管责任人。
大力破解监管真空难题
亮点三
推行“双随机”(即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检查人员)检查,对中心镇及其周边乡镇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区域飞行检查,对发现的线索依法依规处理。2016年起按省部署实施“智慧食药监”项目,利用移动执法手机终端设备开展日常检查执法工作,实现全市辖区内食品药品网格化监管、药品从生产到流通全链条电子监管。建立追溯平台、追溯系统,所有婴幼儿配方乳粉经营户均已建立电子追溯平台并实现上网,重点品种覆盖和溯源成功率均达到95%以上。
多年来,我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一直处于“真空”状态。为切实保障公众饮食安全,该局创新思维,迎难而上,积极宣贯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制订《河源市食品小作坊禁止生产加工食品目录》,组织开展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专项整治行动,今年以来全面推进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登记证发放工作,关停取缔不具备条件的小作坊26家,为我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工作打开新局面。
#p#分页标题#e#按照中央、省、市的部署要求,2013年下半年至2014年上半年,全市顺利完成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任务,理顺食安办、工商、质监、食药监等部门职能,整合组建新的市、县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食品实现由分段监管转为统一集中监管。改革后,设立源城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将市区食品药品日常监管及部分应下放和可下放的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划给源城区;市、县区均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
手段三 办案
■市食药监局领导带队开展“飞行”检查。【展望篇】
食品药品市场更加安全有序亮点一 创新举措 实现网格化监管全覆盖
分享到
示范创建“阳光厨房”
透过《河源市食品药品安全“十三五”规划》,可以展望河源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美好蓝图。食品检验量达4批次/千人*年,基层执法基本装备配备率达,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常规检项能力参数覆盖率达市级70%、县级50%,药品检验检测机构常规检项能力参数覆盖率达市级90%,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达600份/百万人口,公众对食品安全基本知识知晓率达80%。这些虽然都是“十三五”期末的具体量化指标,但是河源食药监人知道,实现这些指标得付出多少艰辛。
亮点四
为推动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社会共治,该局与市教育局等部门合作联动,按照“食品加工制作重点区域可视、关键环节可知、风险点位可控”的监管主线,推动学校食堂通过改造升级达到“阳光厨房”的建设标准,让学校食堂在阳光操作下强化食品安全意识。
【监管篇】■市食药监局执法人员开展食品安全检查。
【亮点篇】
检查、检验、办案、信息公开是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基本手段。五年来,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综合运用这“四大”手段,通过日常巡查、飞行检查、专项整治、检验检测等“新招”,查隐患、控风险,确保了食品药品市场的安全有序。
为了树立标杆,该局大力推进示范创建,建成省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街(广场)5条、在建3条,“明厨亮灶”餐饮单位2508家,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学校食堂32家;省级保健食品生产安全示范单位2家,市级保健食品经营安全示范点企业15家,保健食品生产企业“透明车间”1家;省级化妆品市场安全治理示范区3个、市级化妆品市场安全治理示范区6个。其中,成效为突出的是学校食堂“阳光厨房”和市区餐饮单位“文明餐桌”示范创建工作。
食药安全社会共治氛围更加浓厚
积极探索
【宣传篇】
开拓思路
该局联合市文明办开展以“文明餐桌、节俭养德”为主题的“文明餐桌”行动,大力倡导文明消费新风,为创建文明城市打造“亮点”工程。截至目前,全市共539家学校食堂获评“阳光厨房”称号,占全市学校食堂数的63%;市区3984家餐饮单位中有330家食堂参与“文明餐桌”行动,其中星级以上餐饮单位全覆盖。
哨点监测化妆品不良反应
食品、药品的质量安全与否,单凭人的感官判断是不可靠的,只有通过技术检测和监测才“靠谱”。因此,加强食品药品检验检测和药械监测工作成为重要的监管技术支撑。近年来,市食品药品监管局高度重视,争取资金持续加大对技术检测和监测设备的投入,使技术支撑能力逐年增强。为推进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组织全市41家农贸市场开展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工作,2016年至今全市共快检食用农产品7万多批次,处理多批不合格食用农产品。按照省对粤东北山区市2017年食品检验量不少于1.5批次/每千人的工作要求,今年以来全市共抽检食品3044批次,抽检量同比往年大幅增长。同时,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还连续多年超额完成全市食品抽检和药品评价性抽验合格率均达90%和98%以上的市“三赛”考核项目任务;超额完成药品不良反应(ADR)、医疗器械不良事件(MDR)、化妆品不良反应(ACR)监测任务,报告表数量逐年上升,药械安全性监测能力逐步增强。
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任重道远
■“志愿服务·助力创文”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宣传进基层。
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药品安全宣传月、“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食药科普进基层、进校园、进社区”、“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大讲堂”等主题宣传活动,深入普及《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广东省食品安全条例》《广东省食品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广泛宣传公众食品药品安全知识。依托河源广播电视台,在《民生一线》栏目推出“食事药闻”版块;以广播中心全天栏目为依托,FM91.1每天分频次播出食品安全公益广告。此外,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还通过承办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聘请食品专家“把脉”食品安全、邀请政风行风和廉政监督员随行参加执法检查、落实“红黑名单”制度、“送技术服务进企业”等途径,积极引导公众参与食品社会宣传和监督,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关注食品安全的共治氛围。
此次改革的重点是将食品药品监管网络向基层延伸,建立乡镇食品药品监管派出机构33个,全市1401个村级组织全部选聘有食品药品协管员,让食品药品监管在基层有人管事、有人干事,初步形成食品药品监管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的格局。
平安是老百姓看重的。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公众对食品药品安全的期望也越来越高。面对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担负着辖区内“四品一械”(即食品、保健食品、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的生产、经营安全监管职责的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长期以来以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为宗旨,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切实加强风险防控,整治违法违规行为,努力实现监管“跑”在风险前,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全市未发生较大以上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和系统性、区域性食品药品安全风险,公众对食品药品安全的信心逐年增强,满意度逐年提高,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为河源率先振兴发展提供了安全的食品药品环境。
手段一 检查
食品由分段监管转为集中监管
业务受理实现“双优双百双零”目标
【改革篇】
■市食药监局检验技术人员在试验室开展各项检测。文明餐桌理念深入人心
编辑:梁轶伦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任重道远。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表示,将认真落实“四个严”“四有两责”要求,坚持党政同责、社会共治,强化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加快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全市食品药品安全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切实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给力河源率先振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