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甘肃】始祖文化肇启陇上 伏羲与女娲的传说
2018-04-01 08:00:35
A 羲里娲乡众多的始祖文化遗存 在人类从原始洪荒告别野蛮,进入文明时代之际,曾经历过一段开天辟地和英雄辈出的神话传说时代,这个时代在中国是古史系统中的“三皇五帝”时代。三皇即伏羲、女娲和神农,五帝为黄帝、颛顼、帝喾、尧和舜。他们是在鸿蒙初开时中华先民们辟榛斩莽、开物成务、肇造文明进程中脱颖而出的杰出代表和酋邦首领,他们前后相继,究天文,探地理,开人伦,共同开创了中华文明,塑造了中华民族。因而,他们被中华民族尊奉为人文初祖。 天水民间有悠久而浓厚的伏羲祭祀传统,每年正月十六伏羲诞辰日和夏至前后都要举行规模宏大的公祭和民祭,坐落于天水市西关(原为伏羲城)的伏羲庙始建于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为规模宏大、保存完整的伏羲祭祀建筑群。当地百姓称伏羲为“人祖爷”,伏羲庙为“人祖庙”。甘谷大像山有太昊宫,明代重修。秦安县东的陇城镇,素有“娲皇故里”之称,现有女娲庙。民间相传女娲“生于风沟,长于风台,葬于风茔”。陇城至今还保存有娲皇、龙泉、凤尾等村名以及用女娲“风”姓命名的“风沟”“风茔”“风谷”“风台”等地名。史载在陇城镇北山上在汉代以前建有女娲庙,秦安县北的玉钟峡,还有伏羲、女娲图腾形象遗迹的“白蛇碥”等遗存。 伏羲女娲像
本报特约撰稿人 雍际春
女娲补天图
伏羲与女娲的传说 如此之多与伏羲、女娲始祖文化有关的遗址、遗迹和民俗与传说,交相印证天水乃至甘肃地区不仅是羲里娲乡、始祖故里,而且在中华文明起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伏羲出生地成纪是水市秦安县,也包括周边一带。也是说以秦安为中心的天水地区,曾经是伏羲部族的主要活动区域,这里留存有大量伏羲女娲及其部族活动的遗迹和传说故事。天水市北三阳川的卦台山又称画卦台,相传为伏羲画卦处。这里地处渭河川谷,卦台山耸立渭河平川,渭河由西而东环绕卦台山而过,山川形貌恰似天然的太极图,伏羲在此仰观俯察而妙悟八卦,从唐宋以来卦台山建有庙宇祭祀伏羲。卦台山近旁又有龙马洞、分(风)心石等与伏羲画卦和姓氏相关的遗迹。甘谷县白家湾乡的古风台,陇南市西和县的仇池山,相传也是伏羲的出生地。 【溯源甘肃】 始祖文化肇启陇上
在我国首都北京阜成门内大街有一座明代创修的历代帝王庙,庙内正殿景德崇圣殿供奉着中华民族上自古史传说时代下至清乾隆帝的历代帝王188位。这其中,伏羲以有史以来中华位“帝王”而位列正中。
根据古史传说和《周易》《礼记》《左传》《山海经》《汉书》《尚书序》《帝王世纪》等文献记载,伏羲之母华胥氏,在雷泽踩巨人足印有感而孕,“历十二年而生伏羲”于成纪。这种“圣人皆无父,感天而生”的感生神话,实际透露出三皇时代正处于由母系氏族的群婚制向父系氏族的对偶婚过渡的前夜,故而只知其母的伏羲自然成为位男性部族首领。又相传伏羲与女娲兄妹结为夫妇,繁衍了人类,所以,伏羲自然成为华夏始祖。
水有源,树有根,三皇五帝及其部族的源起之地和重要活动地域,自然成为中华文明的肇启之地。在“三皇五帝”始祖序列中,伏羲、女娲、黄帝等古圣先王均出自陇上,他们的身世和事迹,既留存于千百年来的民间传说,又备载于典籍史传,还有相关遗址和考古材料相印证。可见,甘肃地区既是华夏始祖故里,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如伏羲、女娲始说是典型例证。
秦安清水河谷地的大地湾遗址是一处从距今六万年以来一直有人类活动的大型聚落文化遗址,其中在距今八千至五千年的新石器时代的五个文化层,完整留下了从前仰韶到仰韶文化晚期和常山下层文化时期当地先民文明演进的历历足迹,其一期文化因早于仰韶文化而被独立命名为大地湾文化。该遗存发现的中国早的黍作物标本、刻画符号、彩陶、地画、混凝土地面和宫殿式建筑,包括礼仪建筑和陶礼器的出土,是中华文明曙光初现的有力佐证。大地湾遗址在时间上与伏羲女娲时代相当,可旁证伏羲部族的文化创造和文明成。此外,在甘谷县西坪乡石坪村出土的距今有5500多年历史的人面鲵鱼彩陶瓶,瓶面绘有墨彩“人面长尾”图案。被专家认为是我国“原始的人面长尾形象,对研究华夏文明的起源及人类始祖的源头,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文物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