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科溯源

www.bluearp.com

【忻州记忆】追本溯源(26)

2017-12-07 08:00:14

公学课本

【忻州记忆】追本溯源(26)

忻州贡院平面示意图

私塾教学

义学

义学堂

【忻州记忆】追本溯源(26)

【忻州记忆】追本溯源(26)

义学有官办或私办,以教贫民之子女无力从师者。官办义学束修薪水是官捐俸,由书院生息拔给所办义学。清康熙年间始,忻州四乡各有官办义学一所。私办义学是由豪商巨族出资办学。忻口的赵国策与其后裔赵云腾相继办私立义学;嘉禾村陈逢泰创办育才义学。义学的教学和私塾相似,属于启蒙教育,只是束修经费的筹措不同而已。

私塾

公学当时称州痒,意思是州衙所办的学校。学校的地址、教师的工资都由衙承担。州痒实行奖励制度,对学生刻苦,成绩优秀的学生给助学津贴。州痒的学生称为痒生、廪生、受州衙津贴者称为廪膳生。忻州文庙内的儒学、遗山祠的州学、九原冈上秀容书院皆为州衙所办公学。公学所用教材主要是《百家姓》《千字文》《五言诗》《七言诗》《杂字本》《四书》《五经》。受公学教育的一般是读完私塾准备参加岁试的童生。

忻,是一个很古老的字,在《说文解字》中,忻的本意被解释为开发心智。在忻州这块地域生活的人们,自古以来十分重视智力教育。早在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忻州在城内西南端的九龙岗上兴建了儒学学宫,即文庙,招收学生,此为有文字记载的早的州学。历代知州对此都曾维修。清朝乾隆四十年(1771年),在九龙岗上的文庙旧址创建秀容书院,忻州的儒学教育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私塾、义学遍及城乡,与公学并举发展,涌现出大批人才,为和家乡的文明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忻州记忆】追本溯源(26)

私塾所有的教材有《三字经》《百家姓》《名贤集》《千字文》之类。日常生产、生活用字也在所教之列。

【忻州记忆】追本溯源(26)

私塾是古代教育的基础学校。一般是几户家长共同集资聘请一位先生教自家的子弟。明清以来,忻州的私塾教育相当普及,专馆私塾有3处,普通私塾除城内4所外,各大村庄均有设立。季节性私塾多设在小村和山区。

【忻州记忆】追本溯源(26)

秀容书院公学堂

【忻州记忆】追本溯源(26)

贡院

私塾、义学课本

公学

贡院是州县痒生考取秀才的专门场所。贡院内设有考棚,考棚只有隔墙,没有门窗,每间一桌一凳专供考生考试使时用,一人一间。贡院的考试称岁试,一般三年举行一次,考中者称为生员,也称秀才。

蓝城云软件产品收费标准

二维码应用云溯源

联系我们
现在注册,即可享受免费生成二维码溯源
蓝城云微信
购买咨询
溯源解决方案
灵活的合作方式
1对1贴心售后服务
2017 bluearp.com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07110号-1
溯源软件,溯源系统,二维码溯源,溯源管理软件,查询真伪,二维码溯源2222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022-82939965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 8:30-18:00
7*24小时咨询热线 业务咨询

许经理 13001001853

项目咨询

闫经理 13051250015

王经理 13051210015

扫码关注
扫一扫关注溯源案例
返回顶部
022-82939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