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责任把控源头 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2017-11-12 08:00:11
椒江宏玲食品厂负责人 王同满:“我们这个做出来的这个产品是说黑米糕 ,每天打上二维码,每天销多少,根据他们监管局都会来检查的,因为我们做上去的材料,知道我们每天有多少货进出都知道了。”
椒江区市场监管局食品安全科科长 潘震:“通过这个二维码系统可以方便我们后台PC端进行一个监管,我们重点还是关注小作坊的生产的这个环境,和原料使用的情况作为重点的检查项目。”
小作坊的业主告诉记者,使用食品溯源APP后,市场监管部门也会不定期地来抽检,生产销售的过程基本都是“透明化”操作,消费者也可以通过扫二维码来判断食品安全状况。
这天上午,记者跟随市市场监管人员来到椒江宏玲食品厂开展日常检查。这家食品厂是家典型的食品小作坊,从去年开始,在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督下,小作坊业主配备了一部二维码打印机,通过手机蓝牙配对,与小作坊追溯平台相连接。业主在录入食品信息之后,打印机会自动生成的二维码。这个二维码也相当于食品的一张“身份证”,跟随食品流通的整个环节。
规模小、数量多、分布广的食品小作坊常常处于食品安全监管的盲区。自去年开始,我市市场监管部门借助互联网,搭建起小作坊食品安全追溯平台,从食品生产源头加强食品安全管控,让老百姓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记者 杨丹宁:“我现在是在一家黑米糕制作的小作坊里面 大家可以看到旁边已经有一项一项已经制作完成的黑米糕 那上面的人都已经贴上了一个个二维码,我们来看一下是扫这个二维码,会得到一些什么样的信息,那我刚才扫了这个二维码之后呢,他跳出来一些这个食品一个相关信息 它是可以追溯到,比如说这个黑米糕原来的一些原辅料的信息比如他生产的一个原料,他现在生产的产品的信息,以及它生产的厂家小作坊是哪一家还有他是销售给哪一个地方的,那通过这样一个二维码我们可以追溯到食品一个生产的源头。”
作为市场监管部门,通过小作坊食品安全追溯平台的PC端,可对产品的原料、生产及消费等环节进行数据采集和跟踪,从而构建起“源头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追溯体系,拓宽了食品安全监管渠道,从源头保障了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