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熟食溯源新举措 32个市场试点推广
2017-09-25 08:00:28
二维码销售票据既可以用于公示,也可以作为进货单据保存。扫一扫能知道熟食的来源!而且票据在手,保障有!再也不必担心因为烧腊出现质量问题而追索无门了。
全区32个市场进行试点
据悉,2017年,区食药监局针对熟食零售环节交易时间集中、交易量小但交易频率高的特点,对现有熟食市场准入溯源系统再升级。 该系统采用具备无线远程数据传输和票据打印功能的电子秤实现,克服了原系统操作复杂、操作时间长等问题,同时适用于零售市场熟食销售档。熟食市场准入溯源系统与加工中心小作坊产品溯源系统共同构成“南海区熟食溯源系统”,实现熟食“生产—批发—零售”全环节追溯。
该系统运用大数据理念设计,区食药监局以及各镇街分局对系统进行在线监控,系统同时具有统计分析及预警等功能。通过数据对比,将异常数据及所属企业信息通过系统后台向监管人员发出警示,提示监管人员跟进处理,有效提高了监管效率。
批发商、零售商在使用系统进行熟食批发、零售时,系统通过大数据管理,限制批发商、零售商不能打印超过进货数量的票据,确保批发、零售销售票据的真实性,也关上了不法商家销售来路不明熟食食品的“后门”。
目前,在各镇街选取32家村居中心市场159家熟食档作为试点,10月16日起,试点市场内熟食档口会派发统一的电子秤。在未来一至两年推广到全区500多户熟食销售档口,实现熟食“生产—批发—零售”全环节追溯。
其实,电子秤已在狮山小塘协丰市场5个熟食档试运行近2个月,熟食档经营者普遍反映电子秤操作简单、方便、快捷,随后将试点扩大到里水铜锣湾市场、狮山中南市场以及桂城东方市场共14个熟食档。
自2009年开始,南海一直在探索食品小作坊集中监管模式。目前,南海食品小作坊集中监管取得显著成效,已投入使用食品集中加工中心5个,在建2个,入驻食品小作坊150余家。
熟食零售环节的追溯:零售商采购熟食后,凭批发商出具的销售票据,进入市场销售并在经营场所进行公示。并使用电子秤向群众零售熟食,在称量熟食的同时,所销售的熟食品种、数量等信息自动上传至溯源系统,并打印含追溯二维码的销售票据给群众,实现了熟食零售环节的追溯。
批发环节的追溯:批发商在加工中心进货后,凭加工中心出具的销售票据,进入市场销售并在经营场所进行公示。在向下级零售商批发销售熟食时,通过追溯系统,打印含追溯二维码的销售票据,实现熟食批发环节的追溯。
区食药监局副局长麦建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熟食溯源系统是配合南海区食品集中加工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南海区熟食溯源建设工作成败与否的关键环节。此次在熟食档口推广一体化电子秤,是这几年来不断摸索和创新的一个成果。希望通过在熟食零售环节推广一体化电子秤,实现熟食监管的“一公里”,有效杜绝非法途径生产的熟食流入市场,引导熟食行业规范、有序发展。
2014年8月,区政府印发了《佛山市南海区食品小作坊集中管理专项治理工作方案》,要求区内所有未取得QS生产许可证的食品小作坊全部进入食品集中加工中心进行生产,而熟食食品市场准入制度也同期实施,烧腊等熟食食品要有集中加工中心出场票据或QS证获证企业销售票据等来源证明才能上市销售!南海区这个创新举措,较好地解决了市场上熟食质量不可控、来源不清、监管困难的问题。 所以大家购买熟食时, 可以认准 “南海区食品加工中心销售点”这个logo!
实现熟食全链条溯源生产环节的追溯:每天,加工中心工作人员统一将中心内各小作坊出场销售的熟食品种和数量等信息,录入加工中心小作坊产品溯源系统后,出具含追溯二维码的销售票据,实现熟食生产环节的追溯。
佛山新闻网 记者冯杏瑜讯 昨天上午,南海区食药监局召开了南海区熟食溯源系统推进工作会议。区食药监局副局长麦建乐、食品市场监管科科长路建普、各分局分管负责人及市场代表参与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