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标准抓质量 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2017-07-08 08:01:22
从“安丘模式”到“潍坊经验” 构建坚实食安体系
在示范区建设的推动下,安丘也诞生出峡山区这样的集“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等多牌合一的现代农业典型,也发展出有机农业、水培农业等生态环保种植方式,供应更多绿色安全的农产品。
安丘市农安办的实施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
安丘市副市长赵祥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安丘模式”里,重要的是党委政府主导,形成各部门统一协调的行动机制,打破过去相关部门各自为战、多龙治水的混乱局面,形成合力来办一件事。
#p#分页标题#e#2009年,山东省政府将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理念上升为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管理模式,形成了在推广的“政府主导、科学指导、部门联动、龙头带动、全民行动” 的“安丘模式”和“内外贸并举、国内外市场统筹和推行一个标准” 的“威海经验”。在2014年,提出了示范省创建的目标任务,此举得到了质检总局的倾情支持。
2017年6月16日,质检总局发布公告显示,经山东省申请、质检总局考核,山东省成为我国“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下简称“示范省”)。实际上,正如一句古谚“罗马不是建成的”所比喻的一样,山东的“示范省”获得考核通过也经历了长达十年的过程。
经过十年的努力建设,潍坊市的出口农产品抽检合格率从2007年的96.8%,提高到了2016年的99.9%。示范区建立以来,潍坊出口食品农产品每年增加10%以上,在2015年,蔬菜出口首次突破百万吨。2016年,潍坊出口食品农产品318万吨,货值28.6亿美元。示范区的建立,给当地食品农产品出口企业和农户带来持续收益。
检验检疫工作人员进入企业实地检测出口禽肉制品
安丘兴安街道四海社区服务中心里的农产品监督员取样记录
政府主导之外,还离不开科学指导。赵祥勇表示,在建设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的前前后后,检验检疫部门起到了突出推动作用。检验检疫部门依托自身的技术优势从技术上对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进行指导和帮扶。在长期与国外的交流中,检验检疫部门能够获得的国际标准和信息,都时间与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共享和交流。包括在区域化建设中制定各种质量安全标准,都有检验检疫部门的身影。
早在10年之前,已经是农产品出口大省的山东,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之中仍然面临着国外“技术壁垒”的制约。在这个大背景之下,山东一些地方开始了创新管理模式,提高食品农产品质量的探索。
从2007年开始,在质检总局的指导之下,作为农业传统大市的山东省潍坊市率先迈开了步子。潍坊市政府联手潍坊检验验疫局,创新开展了以“区域化管理”为核心的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并以蔬菜种植为主的安丘市作为试点地区。安丘也成为国内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并总结出一系列成功经验,概括成为“安丘模式”在山东省内和推广。
安丘市峡山区华以公司的水培蔬菜基地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重如泰山的理念已经深入每个人的心里。然而,如何提高食品安全却一直是一个困扰人们的现实问题。而在山东,从地方政府到监管部门再到生产企业和农户,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找到了一条提高食品农产品质量维护食品安全的光明大道。
在“示范省”的建设过程中,在不断提高食品农产品质量标准的过程中,出口食品农产品企业也不断提升自身的质量品控体系和产品质量,并从中获益良多,安丘的源清田食品是其中的一家。
在安丘兴安街道四海社区服务中心,记者看到,实施区域化管理之后,每一个农户,每一块土地都记录备案。政府聘用的农产品质量监督员深入田间地头实地取样进行检验,并拍摄经纬度照片记录备案,生成二维码,让农产品一扫码即可全程可追溯。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安丘,政府设立了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担任组长,安丘市各个相关部门负责人及潍坊市检验检疫部门相关负责人均为小组成员。此外,还设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办公室来统一实施对农产品质量的管理。
“老大难,老大难,老大一抓不难”。这是记者在安丘采访过程中经常听到的一句话。
“示范省”效应初显 抓质量安全惠企惠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