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这些二维码扫码陷阱“潜伏”在你身边
2017-06-30 08:01:20
推荐阅读
去年12月,贾女士去唐山玩。返京那天,贾女士与朋友拦了一辆出租车赶往高铁站。
经过这件事,贾女士对扫二维码存有了戒心。她观察后发现,被动扫二维码可谓无处不在。
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贾女士在旅游时遇到了二维码诈骗。
现如今,人们在做很多事情之前都习惯于扫一扫二维码,殊不知这背后暗藏陷阱。
卫生健康|健康图集原标题 这些二维码扫码陷阱“潜伏”在你身边
贾女士告诉记者,她在微商群里经常看到有陌生人发红包,求其他人扫二维码对产品进行宣传。
“车费是45元,我们给司机现金,他说找不开。当时时间比较紧张,我们便提出电子支付,司机说扫码好。于是,我便扫了副驾驶门把手上的二维码,司机也一直在扭头看着我付款。支付完毕,我让司机确认收款时,司机说没有收到,并问我扫了哪里的二维码。看我指着车门把手上的二维码时,司机露出一脸无辜的神情,表示这并不是付款码,也不知道是谁什么时候贴上的。”贾女士说。
“有一次我扫了二维码后,发现连续跳转了好几个页面,我感觉不对劲,立刻退出了。”贾女士说。
扫二维码如今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在菜市场买菜、在商场购物、在饭店餐、外出乘坐出租车……可以说,二维码已经覆盖了人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在电子支付时代,二维码为群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不可否认的是,与方便快捷同行的,是无处不在的扫二维码骗局。现实生活中,扫二维码陷阱有多少?《法制日报》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无奈之下,贾女士又给司机转了45元车费。
与二维码有关的违法犯罪现象,具体情节或许并不严重,但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却越来越常见。扫完发现并非付款码
“我感觉这是个圈套,如果说后座的二维码是乱贴的,司机不了解情有可原,但是副驾驶的位置上贴了二维码,司机难道真不知道吗?如果不是怕耽误了行程,我一定会和司机把这件事掰扯清楚。可能他是看我们是外地人还着急赶车,所以才故意这样做。”贾女士说。
#p#分页标题#e#
事后,贾女士对这笔转账进行了举报,但是时至已有半年时间,网络平台仍没有给任何反馈。
澳背包客以酒换乘换宿 八周游历多国 澳大利亚背包客曼尼·马歇尔(Manny Marshall)独自从苏格兰爱丁堡出发,一路上用120罐啤酒换乘换宿,成功抵达印度首都新德里。全程5000英里(约合8047千米),历时八周,途径法国、奥地利、德国、保加利亚、希腊等地。【详细】(责编:张喜艳、邹慧)
【1】【2】
- 上一篇:一扫二维码 知酒真假
- 下一篇:注意! 这些二维码扫码陷阱“潜伏”在你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