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身份证”实现溯源管理(图)
2017-06-29 08:01:21
9月1日,南沙资讯科技园软件南楼一间办公室内,60多名技术人员正在开发和测试“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系统”以及一个叫做“扫码兽”的APP。
2013年,物联网标识平台团队进驻南沙资讯科技园,进行系统开发。
前景:
田野告诉记者,未来随着入库类别增多,将可以通过物联网标识平台查询到任何一款商品的信息。
物联网标识技术
Ecode编码则是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研究的子平台,目前超市中的各中食品、饮料使用的基本都是Ecode编码。
很多读者购买图书时会看到,图书背后标价上面有一个ISBN号。这个编号是图书的“身份证”,收银员用机器一扫,电脑屏幕上出现图书的信息和价格。以前,这个储藏着图书信息的ISBN号只能在书店专门的电脑上使用。如今,读者打开“亚马逊”手机APP的条形码扫描功能,扫一扫ISBN号,软件可以识别出图书,读者轻点手指,便可以一键购买。
物联网标识平台的背后是大数据运用,这意味着如果数据量足够庞大的话,可以产生大量的经济效益。
据了解,2009年以来,物联网发展得到支持,随即升温和热炒。2010年后,从中央部委到地方政府都在促进物联网的发展,一系列推动物联网发展的举措频频出台,一项项带着创新尝试性质的物联网运用诞生。
1日,田野向记者展示了该团队研发的一款“招码兽”的手机APP软件,通过这款软件的扫描功能,可以查询到入库的1.5亿类别的商品数据信息。
田野向记者举出一个智能冰箱的应用设想:很多消费者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购买一大堆食品塞满冰箱,有些食品还没有来得及开封,过期了。未来,消费者可以使用类似智能冰箱的APP,用手机扫描每一件食品的标识码,添加到APP中,标识码上面有食品的出厂日期和过期日期,智能冰箱APP会在某一件食品到期前提醒用户赶快食用或者处理。
也是说,以后消费者在超市上看到写有“有机黄瓜”的黄瓜时,通过扫码可以了解这款黄瓜生产过程是否真的纯有机种植,而不用担心商家以次充好。同时,市场监管部门也可以通过扫码了解商品的来源,达到溯源管理目的,为事中事后监管和风险防控提供有效手段。
通过标识平台实现查询和搜索功能的应用,目前在图书购买软件上已经实现了。
目前,物联网溯源管理已经在广州的一些农场中试用。农场主在农场内设置传感器和摄像头,对蔬菜生长进行跟踪,这些信息终会储存在编码中,随着蔬菜上市,消费者用手机扫一扫编码,便可以清楚看到蔬菜生长的地点,收割的时间,甚至还可以看到施肥、松土、除草等信息。
应用一:
物联网标识平台的应用前景是什么?该平台的科研总监田野博士告诉记者,平台的目的是通过对商品进行标识,实现信息互联互通。
记者了解到,目前,这个平台已经建立了Ecode编码、Handle编码、CID编码等应用建立行业标识服务子平台。
2012年,发改委提出打造“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系统”,在这个平台系统里实现物联网标识的编码、分发、注册、查询以及搜索等功能。简单地说,是让带有“身份证”的所有物品进入一个平台,实现便捷的查询和搜索。
这三个编码目前入库有超过1.5亿类别的商品数据信息,商品包括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业、白酒行业、肉类行业、冷链物流、商超、图书等。
据了解,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系统(以下简称“物联网标识平台”),是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牵头,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中国物品编码中心3家参与单位,共同建立的物联网标识统一管理和公共服务平台。
要实现这个设想,有几个前提条件首先要得到满足:一是每一件商品的条形码可供查询的内容能够具体到出厂、使用日期等细节;二是有一个标识平台可供用户查询条形码内容;三是有一个类似APP软件读取条形码,并进行运用。
但是,这些带着试验性质的物联网运用还不能实现大规模推广,其经济价值无法显现出来。
在淘宝下单后,可以跟踪“宝贝”物流动向,收件、转动、派送、签收整个流程。淘宝实现这个物流的功能,是物联网的一种体现。所有快递公司本来是一个个“信息孤岛”,为保护企业的核心数据,物流信息不向社会公开。但物联网的标识技术解决了这个难题,企业向物联网标识平台开放入口,每个快件拥有快递单号,用户经过单号与平台进行交互查询,便可以查询其物流进度,同时企业又不会出现数据泄露。
扫码了解商品信息
扫码实现商品溯源管理
目前,这款“招码兽”的手机APP软件还只是物联网标识平台的初级运用。
应用一:
现在,位于南沙溯源管理的“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正在实现第二个和第三个前提条件。
实现信息互联互通
其中,Handle编码运用在婴幼儿配方乳粉上,外形类似于二维码的Handle编码记载了每一个婴幼儿配方乳粉单品的信息,包括生产企业、配方、生产日期、过期日期等信息。
据了解,今年7月,南沙新区管委会在《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建设实施方案》中提出构建南沙片区物联网服务中心的设想。探索对商品流通、企业运营、交易贸易实行物联网溯源管理制度,为事中事后监管和风险防控提供有效手段。
南方日报记者 马喜生
2013年,物联网标识平台团队进驻南沙资讯科技园,进行系统开发。
前景:
#p#分页标题#e#
田野告诉记者,未来随着入库类别增多,将可以通过物联网标识平台查询到任何一款商品的信息。
物联网标识技术
Ecode编码则是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研究的子平台,目前超市中的各中食品、饮料使用的基本都是Ecode编码。
很多读者购买图书时会看到,图书背后标价上面有一个ISBN号。这个编号是图书的“身份证”,收银员用机器一扫,电脑屏幕上出现图书的信息和价格。以前,这个储藏着图书信息的ISBN号只能在书店专门的电脑上使用。如今,读者打开“亚马逊”手机APP的条形码扫描功能,扫一扫ISBN号,软件可以识别出图书,读者轻点手指,便可以一键购买。
物联网标识平台的背后是大数据运用,这意味着如果数据量足够庞大的话,可以产生大量的经济效益。
据了解,2009年以来,物联网发展得到支持,随即升温和热炒。2010年后,从中央部委到地方政府都在促进物联网的发展,一系列推动物联网发展的举措频频出台,一项项带着创新尝试性质的物联网运用诞生。
1日,田野向记者展示了该团队研发的一款“招码兽”的手机APP软件,通过这款软件的扫描功能,可以查询到入库的1.5亿类别的商品数据信息。
田野向记者举出一个智能冰箱的应用设想:很多消费者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购买一大堆食品塞满冰箱,有些食品还没有来得及开封,过期了。未来,消费者可以使用类似智能冰箱的APP,用手机扫描每一件食品的标识码,添加到APP中,标识码上面有食品的出厂日期和过期日期,智能冰箱APP会在某一件食品到期前提醒用户赶快食用或者处理。
也是说,以后消费者在超市上看到写有“有机黄瓜”的黄瓜时,通过扫码可以了解这款黄瓜生产过程是否真的纯有机种植,而不用担心商家以次充好。同时,市场监管部门也可以通过扫码了解商品的来源,达到溯源管理目的,为事中事后监管和风险防控提供有效手段。
通过标识平台实现查询和搜索功能的应用,目前在图书购买软件上已经实现了。
目前,物联网溯源管理已经在广州的一些农场中试用。农场主在农场内设置传感器和摄像头,对蔬菜生长进行跟踪,这些信息终会储存在编码中,随着蔬菜上市,消费者用手机扫一扫编码,便可以清楚看到蔬菜生长的地点,收割的时间,甚至还可以看到施肥、松土、除草等信息。
应用一:
物联网标识平台的应用前景是什么?该平台的科研总监田野博士告诉记者,平台的目的是通过对商品进行标识,实现信息互联互通。
记者了解到,目前,这个平台已经建立了Ecode编码、Handle编码、CID编码等应用建立行业标识服务子平台。
工作人员现场展示“扫码兽”应用,扫描后商品信息展现在手机上。 南方日报记者 梁文祥 摄
2012年,发改委提出打造“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系统”,在这个平台系统里实现物联网标识的编码、分发、注册、查询以及搜索等功能。简单地说,是让带有“身份证”的所有物品进入一个平台,实现便捷的查询和搜索。
这三个编码目前入库有超过1.5亿类别的商品数据信息,商品包括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业、白酒行业、肉类行业、冷链物流、商超、图书等。
据了解,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系统(以下简称“物联网标识平台”),是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牵头,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中国物品编码中心3家参与单位,共同建立的物联网标识统一管理和公共服务平台。
要实现这个设想,有几个前提条件首先要得到满足:一是每一件商品的条形码可供查询的内容能够具体到出厂、使用日期等细节;二是有一个标识平台可供用户查询条形码内容;三是有一个类似APP软件读取条形码,并进行运用。
但是,这些带着试验性质的物联网运用还不能实现大规模推广,其经济价值无法显现出来。
在淘宝下单后,可以跟踪“宝贝”物流动向,收件、转动、派送、签收整个流程。淘宝实现这个物流的功能,是物联网的一种体现。所有快递公司本来是一个个“信息孤岛”,为保护企业的核心数据,物流信息不向社会公开。但物联网的标识技术解决了这个难题,企业向物联网标识平台开放入口,每个快件拥有快递单号,用户经过单号与平台进行交互查询,便可以查询其物流进度,同时企业又不会出现数据泄露。
扫码了解商品信息
扫码实现商品溯源管理
目前,这款“招码兽”的手机APP软件还只是物联网标识平台的初级运用。
应用一:
现在,位于南沙溯源管理的“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正在实现第二个和第三个前提条件。
实现信息互联互通
其中,Handle编码运用在婴幼儿配方乳粉上,外形类似于二维码的Handle编码记载了每一个婴幼儿配方乳粉单品的信息,包括生产企业、配方、生产日期、过期日期等信息。
据了解,今年7月,南沙新区管委会在《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建设实施方案》中提出构建南沙片区物联网服务中心的设想。探索对商品流通、企业运营、交易贸易实行物联网溯源管理制度,为事中事后监管和风险防控提供有效手段。
南方日报记者 马喜生
- 上一篇:在首推出口商品质量可溯源
- 下一篇:施耐德电气反假冒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