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联“罪己诏”:移动互联时代未能占到先机
2017-06-27 08:01:27
落地生根十五载的银联,已是我国银行卡支付清算领域的巨人,但在移动互联时代和支付技术革新的浪潮下,银联却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3月26日,在银联成立十五周年之际,银联总裁时文朝发表了致辞,他提出,银联在移动互联时代未能占到先机,原因在“100米”上,这将是银联未来要重点攻克的难题。不过,在支付市场已被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分食近九成的情况下,银联的“100米”或许也将是难走过的距离。 移动支付纪元的“矮子” 不过15年间,市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时文朝感慨地回望:从有卡到无卡,反映的是从以卡片为基础深化到以账户为基础的支付内涵的变化;手机早超出便携式即时通讯工具的范畴,成为个人信息处理系统终端;支付行业也将越来越薄利、微利,我国的支付费率早已不到国际平均费率的四成。同时,支付作为一切经济行为的起点和终点的属性不断强化,支付机构抢占支付入口资源的竞争不断加剧,支付与其他商业环节的“交叉融合”也将愈发深化;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风起云涌,新技术催生新业态。 银联并非没有动作。继2015年“双12”推出“云闪付”之后,银联又支持多家银行的Apple Pay、三星Pay、华为Pay等,引导银行扩大NFC支付市场,但效果并不明显。 银联的二维码支付依然带有先天的优势。易观互联网金融行业分析师王蓬博认为,银联的二维码支付标准为中小支付企业发展二维码支付提供了便利,这是双方合作的基础。因为银联也是一个转接清算机构,目前除了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以外,更多的支付机构是通过银联的通道进行结算,因此,中小支付机构会更容易接受银联的二维码支付标准以及随后推出的相关产品,也可以借用银联的扫码支付终端降低推广成本。对于银联来说,接入银联的支付机构越多,银联的规模优势也将越大。 更让银联始料不及的是,这些第三方支付企业跑马圈地的速度非常之快。痛失线上支付之后,银联的线下业务也开始被吞噬。2012年3月,支付宝打响抢占线下支付市场的枪,宣布将在三年内斥资5亿元布局线下POS机业务。虽然该业务不久被央行喊停,但随后而来的二维码支付,成为抢占线下支付“蛋糕”的武器。 去年12月,银联正式发布“银联二维码支付标准”,宣告加入战局。日前,银联向北京商报记者确认,初步计划在今年5月底前实现200万商户接入、17家性商业银行上线二维码支付功能。银联相关负责人还透露,届时不排除像第三方支付机构一样,采取长达一年的消费满减等优惠活动。 支付清算领域的巨人 2012年,我国线下银行卡收单市场有8.9万亿元规模,银联占据90%以上的市场份额,线下商家使用POS机的费率大概在1%左右,但在线上业务方面却难觅“话语权”。 银联无疑是幸运的,数据的背后离不开国内垄断地位的加持。境内支付市场交易规模以数十万亿计,央行、银行、清算机构以及支付机构是这个体系内的四大主体。其中,中国银联长期作为惟一的转接机构,负责为跨行、跨境银行卡的使用提供清算和技术支持等综合服务。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薛洪言表示,在扫码付与NFC支付的标准之争中,扫码付逐步成为了市场的主流选择,此时,银联联合银行调整业务策略,大力推广二维码支付,可看做是一种顺势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