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庄模式”引领郑州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建
2018-05-25 08:00:24
【难题】
怎么看商品往哪里去?这里仍有高招。只见每个商户手里都有一个像POS机一样的红色手持机,买家可刷卡或扫码支付,付款后,此机会打印出一张小票,票上有一个追溯交易二维码,里面包含了这笔订单的所有交易信息,还能记录商品的流向。这样,商品卖到哪里了,清清楚楚。赵伟鹏说,这是兴业银行应他们市场的要求,在POS机中植入交易二维码,变成了解决“查询商品往何处去”问题的利器。
食品溯源,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环节。如何溯源?一般通过索证(食品经营许可证)索票(交易票据)来实现。这要求“亮证”,即亮出食品经营许可证并提供复印件;还要“手写”,即用手开交易票据。这对于忙于生意的食品经营者来说,实在是太麻烦了,特别是对于一些不会写字的农民来说,很不方便。
□记者 杨振东
针对长年从这里批发果蔬的客户,仅仅扫交易二维码“查询商品往何处去”是不够的,还要知道客户的真实身份及经营情况。于是今年春节后,毛庄市场的“客户二维码”诞生了。记者看到有一个来这里批发水果的客户,见到了他注册的“客户二维码”。扫一扫,能看到他的身份、证件公示、采购信息和商品信息。
食用农产品无信息、无标签,索证索票难、食品安全不可追溯等问题一直是监管难题,郑州市毛庄农产品批发市场通过信息化手段有效地解决了食用农产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
食品溯源难管
“索证索票”烦琐
【妙方】
据悉,这些二维码是毛庄市场总经理钱立长期思考出来的结果。他发现,要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要求在市场交易的农民随时能提供经营许可证等证照,并提供交易票据,而这些交易票据都需要手写,特别麻烦。如何在不改变其交易习惯、不增加经济负担的前提下,既能方便他们又能便于溯源监管呢?经多地考察和反复思考,他决定开发软件系统,让移动终端解决这一问题。这样,投资数百万元开发出来的“溯本通”食品安全信息化追溯系统上线了。
据悉,郑州市政府将逐步在全市食品和食用农产品市场全面推行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力争三年内让全市食品和食用农产品市场全部实现食品安全信息化,让人民群众吃上可追溯、放心、安全的食品。
批发市场的批发商与商户忙于交易,而且很多是在凌晨三四点进行,很难做到每笔交易都及时记录并出具票据。食用农产品大多是从田间地头收购,没有建立完整标识信息,难以追根溯源,难以查验产地等信息。一些流动商户联系困难,给监管和不合格产品核查处置带来难题。
有没有方便省力的办法?有。郑州市惠济区毛庄农产品批发市场近两年来告别了手工索证索票,用自主开发的“溯本通”食品安全信息化追溯系统,实现了移动终端索证索票,只需扫一扫“二维码”行了。这一探索,为郑州市食品和食用农产品市场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样本。
小小二维码,内有大名堂
怎样通过这个神器看商品从哪里来?5月15日,记者在郑州市食品和食用农产品市场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现场会看到,每个商户在店面的醒目位置,都挂一个二维码,用手机一扫,能看到该商户的信息,包括证件公示、经营商品信息和监管公示栏等,能很快看清楚该商户的商品从哪里来等信息。毛庄市场企划信息软件开发经理赵伟鹏告诉记者,这个二维码是2017年八九月份开发并投入使用的,每个商户都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