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北京 千里溯源斩断沙尘暴
2018-05-12 08:00:23
12月27日,长篇报道《天鹅之死》刊登在《北京晚报》头版,引起全市乃至各界的广泛关注,外地的一些报纸也进行了转载。读者来信如雪片飞进北京晚报编辑部,一场关于生态保护的大讨论由此展开。有人鲜明地提出要对肇事者进行严惩,也有读者理性地提出应该借此发出呼吁,要加强对大众的生态保护教育,让更多人员行动起来,爱护野生动物。现在回过头看,作为突发事件,北京晚报的“天鹅之死”报道对于唤醒大众生态意识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和意义。
北京晚报作为北京市民的朋友,一直在默默地推动全社会达成这种共识,从1980年的“天鹅之死”报道中已经开始了……
现在,覆盖全市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搭建起来了,PM2.5在内的六项污染物数据实时向公众发布。重要的是,我们开始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治理大气污染。从2013年到2017年,北京晚报全程参与了大气治理报道,记者一次次跟随执法队员爬工厂、钻烟囱,曝光并震慑违法排放污染物的行为。人努力,天帮忙。京津冀在“大气十条”的收官之年交出了一张完美的答卷。新时代、新目标、新征程,北京晚报会和所有北京市民肩并肩,共同努力,推动北京出现更多的蓝天。
说清PM2.5
“天鹅之死”引发大讨论
那是在额仁淖尔和阿马乌素间的沙地,地面没有土,也没有草,全是颗粒状沙石,抓一把沙土在手,不出几秒钟,从指缝里流失了。“我和宏江面对面说话都得扯着嗓子加手比划,眼见着风打着旋儿在沙漠上飞驰,冲我们过来。”他俩赶紧跳进车里,嘴巴里、耳朵里、鼻子里已经全是沙土。4月9日刊发的《穿越沙尘中心》,京城市民次“看到”了沙尘的来源。
2017年,北京收获了PM2.5年均浓度58微克/立方米的“答卷”,为阶段的五年大气污染治理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过去的五年,北京的市民发现头顶的蓝天越来越多了;即使遇到雾霾天,大家也越来越淡定了。淡定的背后,有对北京大气治理客观清醒的认识,更有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共识。 至此,北京晚报的报道还没有结束。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沙?晚报记者还在探索。他们发现当地过度放牧山羊,已经严重威胁生态。放羊做什么?因为可以卖羊绒。北京晚报随后在报道中呼吁“不要再穿羊绒”以保护草原环境,在都引发了热议。 生动持续的追沙报道还吸引了有关部门的关注,专门划拨一亿元专项资金,建立了中国沙尘暴监控中心,这个中心到现在还在发挥重要作用。 2000年,本报记者焱灴、张宏江(左)赴内蒙古追查沙尘暴源头。 那年的12月17日,北京城刚刚经历了一场瑞雪。在玉渊潭公园的湖面上,四只白天鹅悄然飞落,吸引了不少市民的关注。时任北京晚报新闻组组长的林为民回忆,天鹅刚刚飞到玉渊潭的时候,公园的工作人员给北京晚报打来了电话。《北京晚报》当天刊发了消息《玉渊潭喜添新“客人”》。稿子见报后,市民争先恐后赶来看望这四只漂亮、可爱的大家伙,玉渊潭涌进了上万名游客。 第二天下午,一条悲痛的消息《一只白天鹅昨晚在玉渊潭公园丧命》登上了《北京晚报》头版。消息见报后,晚报编辑部的电话几乎被打爆,无数读者电话涌来,纷纷谴责杀害天鹅的凶手。林为民说,当时还有不少读者专门赶到玉渊潭公园凭吊死去的天鹅。林为民自己也去了,看到丧偶的天鹅在寒风中哀嚎,他意识到如果能通过天鹅的死唤起大家对生态保护的关注,那将会更加有意义。 2000年春天,北京市民们发现,他们迎来的不只是花红柳绿,还有连续14次袭来的沙尘暴。“空气中弥漫着厚重的泥土味儿,路上行人行色匆匆,或以手掩面,或戴着面纱,商店里口罩早已脱销,医院里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显著增多。”时任北京晚报深度报道部主任焱灴回忆说,当时,“沙尘到底是从哪儿来的”这个问题再度被人提了出来。 18年后回想起当年的“追沙”经历,焱灴说,从“追沙溯源”到后来发出保护生态的呼吁,北京晚报一直在努力跳过简单的好奇,以专业、长远的眼光审视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同呼吸共命运”的呼吁和倡议,在北京晚报从未停下。 三千里追沙溯源 1980年的冬天,玉渊潭公园一声枪响,一只白天鹅殒命。北京晚报迅速跟进报道,引发了一场关于生态保护的大讨论。 “我们在报道一次次沙尘天气的时候,心中的疑团和大部分市民一样,始终解不开。”焱灴说,欲求真解,唯有逆沙而上,追沙溯源。2000年4月7日,焱灴和摄影记者张宏江出发,沿着风吹来的方向,一头扎进了内蒙古。从呼和浩特、包头到巴彦淖尔,他们足足走了半个月,行程3000公里。初到内蒙古,焱灴发现这里的天空总是浑黄一片,路边电线杆子一面光亮一面粗糙,行道树往一个方向倒伏,路边的铺子永远大门紧闭。“电线杆上的‘麻脸儿’是让沙子给打的,沙尘这么大,哪个饭馆敢开门迎客?”当地人解释道。
栏目整理 秦亚堙 孟紫薇 相旭阳 刘英文 程熹 苏越 陆琪 邵小芸 张硕
初,中文专业毕业的环保口记者对种种名词也是一头雾水。但为了让市民弄清楚什么是PM2.5,从2011年到2012年,他无数次前往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科院大气物理所,不厌其烦地向专家请教,终于以一篇篇准确的报道向广大读者说清了什么是PM2.5,介绍清楚了北京面临的大气治理任务。
再回首,聊晚报
上个世纪80年代初,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还比较薄弱,弹弓、气枪打鸟的情况时有发生。当时有人担心这几只天鹅会不会被坏人盯上。没想到仅仅四天之后,担心变成了现实。12月21日晚上,两个潜入公园的男青年对着白天鹅扣动了扳机,一只天鹅的脖子被射穿,当场失去生命。
4月8日,“追沙溯源”系列报道篇刊载在《北京晚报》上——《城西天空一派浑黄》,向京城市民展现了同遭沙尘袭击的呼和浩特。呼和浩特还不是沙尘的源头!焱灴和张宏江继续深入,坐小巴,搭便车,只要带轮子能往前走的,他们都“物尽其用”。终于,他们赶上了一次沙尘暴的生成。
1998年北京市开启全面治理大气污染,当时横亘在市民面前的一个是呛人的煤烟,另一个则是漫天的沙尘。煤烟从哪里来,大家都知道,可沙尘呢?
本报记者 张航 J067
2011年,一个热词开始流行:PM2.5。彼时,PM2.5的危害有多大,公众知晓的并不多。北京晚报及时承担起了澄清谬误、向大众科普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