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袋印上二维码 八里庄街道试点“垃圾智慧分
2018-05-11 08:00:21
据介绍,试点的十里堡东里小区每个家庭还配备了垃圾分类指导员,通过“一长四员”,楼门长、分拣员、指导员、监督员、宣传员的组织形式,进行分类指导全覆盖。“以前我们家的垃圾也不知道怎么分,都倒一个袋子里扔掉,现在,有了专业人员告诉教我们分拣,完事后还能扫码兑换东西,又环保又能得到实惠。”,十里堡社区曹小姐告诉记者。
八里庄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此次试点的“垃圾智慧分类”,是指居民将剩菜剩饭、果皮纸壳、废旧物品等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分装到贴有统一二维码标识的垃圾袋中,让每袋垃圾有了的“ID”号,形成了“袋--桶--站”消纳路径,垃圾从产生到消纳实现了全过程监管,形成了闭环归属分类管理模式。
徐大妈所用的这种带有二维码的垃圾袋是八里庄街道为居民特别定制的,居民直接将分好类的垃圾放置在垃圾袋中,之后分别类、分时的投放在社区的垃圾桶站。完成投放后,还有称重和兑换环节。垃圾袋上的二维码可以记录每户居民的分类情况,“分类好的居民可以得到积分奖励,做得不好的,积分会少一些,主要是鼓励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并把垃圾分类做好,养成习惯”。
下一步,八里庄街道将进一步加强了生活垃圾减量与分类收运体系“智能化”建设工作,逐步推广垃圾分类信息化服务,让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4类垃圾独立收运体系运转更完善,力争在2020年前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处置一体化,建立完善的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北青报记者 张小妹 摄影郝羿)
这也减轻了垃圾分拣员的工作量,垃圾从“家”中走出来,专业的分拣员再进行二维码扫描,确保垃圾正确分类投放,垃圾到垃圾站进行统一归类消纳。“以前每一袋垃圾都要重新挑一遍,现在好多了,居民的厨余垃圾分类得很好,基本不用再挑拣”,十里堡东里小区的垃圾分拣员告诉北青报记者。
北青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十里堡社区的垃圾桶已经统一配置了二维码标识,每组垃圾桶由专人负责,通过“身份识别”实现了全民监督功能,居民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查看监督垃圾的运输,避免‘先分后混’的情况。
上午9点半,十里堡东里社区的徐大妈提着一个绿色的垃圾袋来到楼下,“这是我们家昨天的厨余垃圾,已经分好类的,你们看看”,徐大妈把垃圾袋交给垃圾分类监督员,监督员查看后没有立即把垃圾丢进垃圾桶里,而是进行了称重,并扫描了垃圾袋外部的二维码,然后说:“徐大妈,您这袋垃圾分类得很好,三斤,已经给您积上分了。”
给垃圾袋贴上二维码,垃圾从家中到处理站全程“分类”,避免“先分后混”。北京青年报记者从朝阳区八里庄街道获悉,该街道正在十里堡社区试点“智慧垃圾分类”,一个月以来已有375户居民参与,根据试点情况将逐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