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江地理信息多年来存在误差,百人科考团启
2018-05-11 08:00:20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信息所研究员刘少创博士将主导本次科考地理溯源活动,他表示,河流地理信息存在误差是由于传统的测算方法导致的,而现在应用卫星遥感技术结合电脑软件等方法,将大大降低这一误差。 2014年7月6日上午10时许,“溯源澜沧江——中国杂多澜沧江源综合科考”活动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感恩广场举行。 即日起,近100人的科考团队从杂多县城集结出发,在杂多县境内开展为期6天的溯源科考活动,考察将从文化、地理两个角度对世界第6长河、亚洲第3长河、东南亚长河、流域面积达81万平方公里的——澜沧江文化源头和地理源头进行实地调查追溯。 该县的生态保护,对青藏高原生态的平衡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杂多县孕育了著名的国际河流澜沧江,澜沧江发源于县境北部海拔5200米的吉富山,哺育6个、20多个民族、7000多万人口。作为澜沧江流域为重要的水源涵养区,杂多县又是长江南源发源地,县境内有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昂赛、当曲和果宗木查三个保护分区,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和生态地位。 在7月1日,生物多样性快速调查团队已经在玉树的昂赛乡等多个乡村开展了生物多样性调查,调查结果将与溯源结果共同形成一份《澜沧江源区生态状况报告》,向公众发布。 现年81岁高龄的美国动物学家、博物学家、自然保护主义者乔治-夏勒博士也亲临现场,他表达了他阔别杂多多年后故地重游的感受:杂多生态环境的变化让他很开心,他用小袋子装着一只来杂多路上捡到的黑毛虫。他惊讶地发现,当地藏民看到公路的黑毛虫都会停下车来将毛虫放归自然,防止其被过往汽车碾死。不杀生的信仰,使藏民们在动物保护方面有着天生的自觉。夏勒博士表示,如此小的生命都会被注意、重视,我们应该更加多关注这样微小的生命,尊重它们,一起来保护我们共同的世界。 为了引起世人对澜沧江区域生态环保及对其地理信息、历史深入了解,本次科考活动将以溯源为主,客观阐述澜沧江生态 地位和保护价值,促进澜沧江流域生态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作为著名的国际河流,虽然近年来开展了多次澜沧江源头追溯的科考活动,但对其源头的说法仍然莫衷一是,估测长度从4200公里到4880公里不等,误差近700公里,社会对澜沧江的状况也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关注。 本次科考活动是由杂多县人民政府联合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基础地理信息中心、IBE影像生物多样性调查所、阿拉善SEE基金会等多家机构联合举办。2010年11月30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乃玛卡村澜沧江源头扎曲河的一条支流。 CFP图 然而,曾测实地测绘过世界多条著名河流的刘少创也坦言,由于公众对地理信息缺乏关注和重视,目前多数河流的地理信息多来自多年前的传统测量,数据甚至出处难觅,并不准确。2014年7月6日,“溯源澜沧江——中国(杂多)澜沧江源综合科考”活动在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举行,溯源团队成员接过旗帜。 新华社 图 由于近年来生态气候的日趋复杂、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澜沧江所在的三江源地区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但当地受地理和气候条件限制,生态状况的样本信息匮乏,从而制约了当地环保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