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技发力 无人便利店落地生根
2018-04-18 08:00:19
“每个包装上的 RFID 拥有的编码,当商品信息和消费者信息打通,商品在哪里生产、被谁买走、是不是真货、哪个顾客喜欢买什么?? 这些都可以通过大数据挖掘,然后给每个消费者做个性化推荐。无人商店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智能包装技术与无人便利店深度融合的趋势不可阻挡。”
现如今出门不带现金,“扫一扫”完成付款我们已经很习惯,但无人便利店连 “扫一扫” 都省了,扫码进店后全程不需要再掏出手机,选完商品进入一道闸门,手机会自动结算完成扣款,感觉像 “免费” 一样。这神奇购物方式的背后到底运用了哪些新科技?
据相关技术人员透露,无人便利店店内商品采用的是 RFID 技术。RFID 标签识别是市面上使用较多的技术,简而言之,该技术给每一个商品贴一个 RFID 标签,每一个商品都有自己独特的命名,比如货架上有 100 瓶可乐,当顾客支付了可乐 1,却拿走了可乐 1 和可乐 2 时,闸机不会放行。
在线上红利逐渐稀薄的,无人便利店可以看作是科技推动线下经济发展、推动传统零售业升级的一个案例。随着人力成本的进一步提升,未来将会有更多的重复性劳动被机器所替代,我们离 “无人化” 时代也会越来越近。
智能包装主要指通过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实现了在产品包装上使用二维码、AR 增强现实(图像识别)、隐形水印、数字水印、点阵技术、RFID 电子标签等对产品的信息进行采集,进而构建智慧物联大数据平台,实现产品防伪、追溯、移动营销、品牌宣传等功能。除了 RFID 电子标签技术,专家还看好下一步 AR 增强现实技术在无人便利店商品中的应用。A R 增强现实是通过图像识别将虚拟场景和现实画面融合,达到商品跟消费者的互动,实现商品信息的数字化和创意营销功能。这些还是基础性应用,商品消费背后大数据的挖掘才是真正的金矿。
目前,市面上的无人便利店基本有以下四种技术形态,种是相对简单传统的二维码扫码技术;第二种是贴 RFID 标签识别技术;第三种是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视觉识别技术;第四种是视觉识别的基础之上添加视频识别与传感器混合的技术,相对较为复杂,难以实现。
智能包装完善购物环节
依托技术推动发展
无人便利店这个让人 “剁手于无形” 的商店,以 “颠覆者” 的姿态赚足了眼球——集成了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物联网等领先的人工智能系统。线上线下融合的 “新零售” 已经从一个概念真真切切地走到了我们面前。
RFID 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能远距离(30m)识别,使用方法是将 RFID 电子标签贴在物品上,通过装有读写器的区域时能被感应识别。商品只要进入扫描区域,可以瞬间同步完成所有的商品累积计算。目前普遍的做法是将 RFID 芯片置入商品的外包装中来感应商品,这是智能包装领域相对比较成熟的一种应用,因而成为了目前无人便利店背后识别商品可靠的技术支撑。RFID 是目前适合应用在无人便利店商品包装上的技术,不过,它也存在着成本高的弊端,所以更适合高价值商品,如果未来 RFID 芯片成本降低,那廉价的商品也可以采用,RFID 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在 “即买即走” 的体验背后,其实是人像识别、商品识别、自助支付、大数据分析、IOT(物联网)、区块链等集成的系统。简单来说,是利用计算机视觉和生物识别技术识别身份,店内遍布的摄像头和传感器感应记录人和物品的移动。业内专家认为,目前无人便利店的性质更多的是以概念店的形式搭建的一套解决方案,真正要实现商业应用,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其中,商品识别和相关联的商品防盗损是核心环节。比如,沃尔玛曾经推出过一个名为“Scan&Go” 的项目,用户在购物时使用 iPhone 对物品进行扫描,结束后可自助结账,但因没能解决过高的商品盗损率而终成为智能超市探索路上的“先烈”。那么,这次新晋“网红” 无人便利店是通过什么技术手段实现商品识别的?
目前,打出无人便利店招牌的企业不少,根据单人 / 多人,半自动 / 全自动这两个衡量指标,我们可以将它们分为多个类别,主要涉及刷码进门、刷脸进门、刷手掌静脉进门、扫码支付、I C 标签 + RFID(无线射频识别) 支付、用户行为分析支付等诸多技术。其中 “半自动+多人” 是企业为集中出现的领域,也是受资本看好阵营,它的技术与应用场景相对成熟,可以短期内铺开,并找到相应商业模式。
以 RFID 技术为基础的设备
#p#分页标题#e#专家指出,无人便利店火爆的背后,围绕着新技术所带动的 RFID 标签、冷冻保鲜设备、传感器等的研发和制造以及围绕着大数据精准定位、人脸识别等新技术的开发,都将产生大量的新型工作机会,也会创造更大的社会财富和价值。
智能包装作为新零售生态格局中的一员,技术和应用场景将不断被重构。在无人便利店这一新业态背后,技术也将驱动商品从生产厂家源头上完成智能化输出,终带来无人便利店购物环节的完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