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科溯源

www.bluearp.com

人民创投总经理赵亚辉:区块链“凉”一点,能发现更好的投资机会

2018-04-17 08:00:46

  今晚,人民创投总经理赵亚辉和快校CEO方刚,做客区块链探长和31区主办的《区块链50人》第四期,以上问题进行探讨。

  赵亚辉:大家好,我是赵亚辉,现在是人民创投的总经理,负责人民网和旗下文化产业基金的投资工作。我曾在人民日报做了10多年的科技记者,长期与科技界和创业者打交道,算是中国互联网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近距离的见证者。

  区块链领域的创业者应该对公众利益心存敬畏,所有法律规章,本质上都是为了维护公众的利益。突破红线,或者是在灰色地带打擦边球,都是在触犯众怒。

  方刚:当下,区块链已不再如年初那样火爆,很多人认为区块链此趋冷,从一级市场的相关数据维度(比如区块链创业项目数量、获投情况等)来看,您认为区块链真的“凉”了吗?
  4、现在用区块链技术解决一些行业内的问题,更多的是对行业已有技术的补充,而非颠覆。过多使用“颠覆”这类字眼,其实是人为在制造焦虑,制造所谓的“区块链恐慌”,对技术和行业发展都没有益处。



  赵亚辉:做新闻是看人问事,做投资其实也是看人问事。投资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要随时保持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度,近距离地接触时代的弄潮儿,某种意义上,做投资和做记者是相通的。
  方刚:什么样的契机让您关注区块链?
  一方面,我们希望通过新闻报道,充分了解、认识区块链技术,另一方面,我们也想在和行业各方采访接触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开拓性的应用案例,逐步厘清区块链在实体经济中应用的思路。



  现在,正积极为区块链技术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营造良好环境,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将好环境、好政策、好机制运用到好技术、好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中,务必使区块链发展在好方向上产生好结果。


  赵亚辉:按照商业逻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都要考虑两种平衡:一个是需求和供给的平衡,一个是收益和风险的平衡。
  方刚:作为一位既懂媒体,又懂投资的双栖大咖,什么样的区块链项目会让您“眼前一亮”?您更倾向于投资什么样的区块链创业者?


  互联网的应用更多是围绕信息传播来展开,互联网用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实现资讯的高速、大范围传播,所以内容和用户上网,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改变传播和娱乐业,成了一种必然。




  比特币爆红只是表面现象,背后的区块链技术逻辑重要
  方刚:,请您聊一聊对互联网和技术的看法,比如,AI、VR/AR、区块链,未来会融合吗?



  作为2018年的一大热点,“区块链”这个名词频繁出现在各类创投活动上。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前景都备受资本市场的青睐。

  赵亚辉:据我的观察,确实凉了很多,可能还会更凉。但我反倒觉得,凉一点是好现象,太热会让人们疯狂,出现非理性行为,并在越来越多人中形成共振,资本也不例外。这很容易让创业者迷失自我,误以为挣钱很容易。所以,像刚才说的,现在需要更多踏实的创业者,思想者和研究者。再凉一些,让投机者离开,让大家冷静冷静,好好干活。

  当下区块链投资处于什么样的投资阶段?看区块链项目与看互联网项目,在投资逻辑上有何不同?区块链领域的创业者与投资人,存在哪些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方刚:您认为当下区块链投资处于什么样的投资阶段?
  赵亚辉:现在说具体场景的应用可能为时尚早,在主链技术没有完善的时候,很多行业的具体应用可能无法被区块链有效支持。但可以提供一些思路分享,比如从结果逆推路径,以问题为导向,让区块链的“优点”怼上现实问题的“痛点”。比如在信用缺失、容易造假的行业或场景中,区块链应该可以更容易找到落地点。另外是,区块链技术本身还需要优化,现实与技术有一个相互磨合、相互适应的过程。



  但也有不同,做记者可能更多是旁观和记录,而做投资则需要身体力行地参与其中,甚至要和创业者并肩作战。对我个人而言,我之前跑的主要是科技领域,对各种技术,特别是高精尖的技术,都非常感兴趣,有一些积累,朋友也多。比如现在的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通信、区块链,在我看来,其实都给了投资人更大的舞台。能够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通过自己的努力,造一批有可能改变世界的中国公司,那既是职责所在,也是个人荣幸。



  两年前,人民创投上线了人民网创投频道,重点关注报道创投行业的新闻和资讯,给出权威解读和深入分析,反映产业的发展变化,服务于创业者和投资人。
  以区块链为例,我个人感觉,互联网是解决信息传递的问题,区块链是解决信息价值的问题。
  区块链“凉”一点,反而可能发现更好的投资机会

  要说明的是,区块链不等同于虚拟货币,只要能解决实际问题,技术运用在各行各业都没问题。我国央行的区块链专利数量加起来可是世界。
  认为区块链只能发币,等于认为区块链未来在中国没有前途


  2012年人民网在登陆A股上市以后,我也开始从记者转型做投资人。当时我们组建了人民网对外投资部,专门负责人民网的对外投资工作,后来又发起成立了多支私募基金,多元化我们的资本运作方式。这6年中,我们累计对外投资了数十亿元,投出了几十个项目,其中也包括独角兽项目。

  1、近几年比特币的爆红只是表面现象,其背后的逻辑才是重要的。而这个逻辑是区块链的技术架构和运行机制,例如分布式记账,不可篡改,全程溯源等。

  但其实更重要的是,区块链这一套技术体系所折射出的一系列思想,可以帮助我们重新审视当前互联网行业存在的很多问题,给出很多解决问题的新路径,像比尔盖茨开发了Windows,彻底改变了人们对操作系统的认识和使用电脑的习惯;乔布斯开发了苹果手机,彻底改变了人们对手机的定义。
  赵亚辉:非常早期,甚至可以说,还没有到机构普遍考虑出手的阶段。因为区块链太前沿了,对技术的判断要求投资团队有非常专业且过硬的背景,参与的门槛要远高于以往的VC、PE投资。除了少数对此领域涉足较早、理解颇深的投资机构,大部分人还是要对区块链项目保持克制和谨慎,不应盲目追逐所谓的风口。
  方刚:亚辉,你是“古典投资人”吗?给大家介绍一下人民创投和你自己吧。
  方刚:现在市场上主要出现两类群体:一种认为区块链能够颠覆很多行业,一种认为区块链只能发币。您怎么看?
  2、区块链技术是对互联网信息的一种补充,它是一种新的数据存储结构和传输方式,它的应用将围绕信息的价值构建。目前,区块链的应用都在探索阶段,技术也在不断更替,哪个场景在信息的价值方面需求大,哪个场景优先实现应用。

  区块链技术是对互联网信息的一种补充,它是一种新的数据存储结构和传输方式,它的应用将围绕信息的价值构建。目前,区块链的应用都在探索阶段,技术也在不断更替,其路径不宜过早定论,哪个场景在信息的价值方面需求大,哪个场景优先实现应用。
  赵亚辉:我更欣赏极客范儿的创业者,专注于技术本身,而非过度的商业运营和包装。这和我们做采访、写文章是一个道理。你只有把心思都放如何能到达新闻现场,时间联系到当事人,怎样落笔才能更好地讲述他的故事,才能终获得读者的认可。
  不过我更喜欢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是在人民日报当记者养成的职业习惯,也是职业素养。比如,近几年比特币的爆红我认为只是个表面现象,背后的逻辑才是重要的。而这个逻辑是区块链的技术架构和运行机制,例如分布式记账,不可篡改,全程溯源等等。这些都有利于解决部分现实问题,例如食品安全问题,例如售假问题。

  以下为对话全文:
  赵亚辉:AI、VR/AR、区块链都是非常好的技术,它们在提升社会效率、提高用户体验等方面,具备非常明显的优势。技术的演进自会有其规律,有可能出现一些交叉和同步,但作为投资人,一定要警惕蹭热点的项目,尤其那些什么热蹭什么的项目团队。理解、拥抱新技术,让这些技术共同推进时代发展,塑造美好生活,是投资人的梦想也是义务。


  现在用区块链技术解决一些行业内的问题,更多地是对行业已有技术的补充,而非颠覆。过多使用“颠覆”这类字眼,其实是人为在制造焦虑,制造所谓的“区块链恐慌”,对技术和行业发展都没有益处。

  赵亚辉:行业发展早期,有一些“乱”是可以理解的。马克思说,历史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由乱到治,需要一个过程。但这绝不代表可以为所欲为,甚至挑战法律底线。
  赵亚辉:凉一些并不等于冷,而且区块链也没有冷。正如前面所说,我们一直在关注。现在是乱花渐欲迷人眼,凉一点,反而可能发现更好的投资机会。投资是投人,退潮之后,才知道谁在裸泳,凉了才能看出谁是真正做事的,真正创造价值的。
  赵亚辉:和互联网相比,区块链的投资有一些差异,甚至投资是否还是投股权都可以探讨。但我相信,互联网和区块链的投资底层逻辑是相通的,特别是对价值投资原则的坚守。投资这件事,一定要从长远来看,要有发展的眼光。那些聪明且踏实的团队,永远是投资人的。说到底,投资都是投人,无论做什么领域,都应该对的创业者。


  区块链目前还是一个技术主导的产业,技术像写作一样,是这个行业里创业者的核心竞争力。蹭热点或者投机赚快钱的创业不应被鼓励。
  方刚:区块链趋冷,会影响您对区块链项目的投资热情吗?
  方刚:互联网改变的是媒体和娱乐业,后来通信、社交和电子商务跟上。在您看来,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会重演这个过程吗?


  以下为此次谈话的精选内容:


  方刚:看区块链项目与看互联网项目,在投资逻辑上有何不同?
  区块链技术是对互联网信息的补充

  方刚:您可以给区块链投资圈的同行一些建议吗?



  方刚:请聊一聊您所看到的区块链领域的创投“乱象”,区块链领域的创业者与投资人,存在哪些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赵亚辉:这是个特别大的问题,我可能无法立即明确地给你一个答案,但正是出于这个原因,人民创投才设了区块链专栏。

  赵亚辉:我的老本行是科技记者,有朋友在早期向我提起过比特币。可能和很多人一样,接触区块链首先是从比特币开始的。我个人是很早开始关注比特币背后的技术逻辑了。

  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打通技术和投资的隔阂,从相互了解到相互理解,再到合作共赢,终推动产业发展,这是我们一直想做的。


  方刚:这两年在看哪方面的项目呢?

  赵亚辉:区块链技术潜力巨大,这是有目共睹的。但任何单一的技术都不是的,而且技术不是终点,用户痛点才是一切技术创新的目的。


  3、互联网和区块链的投资底层逻辑是相通的,特别是对价值投资原则的坚守。无论是古典投资人还是现代投资(000900,股吧)人,职业操守和职业追求才是重要的,你永远都要从价值投资的角度,去审视并发现具有高成长性的项目。


  至于困惑,可能是做投资等待的时间太久。做新闻讲求实效性,要快,能时间得到结论是的。但投资往往要等上好几年,不过从另一个方面看,这也是投资的魅力所在。
  方刚:区块链技术如何促进实体经济,帮助提升传统企业的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赵亚辉:刚才我也谈到了,人民创投是投资领域的新人,在过去的6年里,我们结合自身优势,重点关注了传媒、教育、娱乐、健康、体育、旅游等为人们提供更美好生活的互联网应用项目。我想,做投资其实和做媒体是一样的,思路要尽量开阔,眼界尽量高远,争取透过现象去发现本质,真正看到每个项目的价值。


  至于古典投资人,这个概念还并未形成广泛共识,我觉得,无论是古典投资人还是现代投资(000900,股吧)人,职业操守和职业追求才是重要的,你永远都要从价值投资的角度,去审视并发现具有高成长性的项目。
  我本人是学理工科出身,后来又学了新闻和传播,工作又一直和科学家和创业者打交道。我认为,科技创新是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商业模式乃至生产关系变革的重要推动力,沿着技术革新的线索去寻找掌握前沿科技的企业,是捕获未来的独角兽的重要路径,所以我对技术进步始终保持高度关注。区块链也不例外。
  方刚:您更看好区块链技术与哪些应用场景或行业的结合?

  方刚:关于比特币有三个比喻。个比喻,比特币是赌场的筹码;第二个比喻,比特币是病毒,用来区分感染人群和免疫人群;第三个比喻,比特币是宗教,有人信有人不信。你选哪个比喻?如果都不选,你觉得比特币是啥?
  赵亚辉:不要将对区块链的利好理解成对虚拟货币的利好。


  方刚:我也了解到,您是一名十分优秀的记者,曾经发表过很多优秀作品,其中有一些还是冒着生命危险完成的,获得过中国新闻奖和中国青年科技奖,还被评选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后来为什么想到转型做投资了呢?转型以后感觉如何?有没有困惑和烦恼?
  去年七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不要以任何形式触及ICO,这是红线,不可逾越。如果真是想长期在行业里生存发展,一定不能有任何的侥幸心理;如果只想浑水摸鱼,不如趁早离场。
  至于发币,中国政府已经明令禁止了ICO,认为区块链只能发币,等于认为区块链未来在中国没有前途。但事实上,比如在金融领域,区块链技术是完全有可能深度参与的,只是参与形式并非ICO这么简单粗暴而已。

  然而,很多投资人虽然预感到风口来袭,却困于如何投资。有人认为投资“正当时”,也有人认为切不可太“冲动”。有关区块链投资陷入了一个嘈杂的舆论环境。


  5、区块链“凉”一点,反而更有利于发现好的投资机会。投资是投人,退潮之后,才知道谁在裸泳,凉了才能看出谁是真正做事的,真正创造价值的。
  赵亚辉:三个比喻可能各自点到了比特币的某些特性,但可能比较片面,目前业界也存在分歧。但我周围确实有很多朋友,对比特币是有信仰的。
蓝城云软件产品收费标准

二维码应用云溯源

联系我们
现在注册,即可享受免费生成二维码溯源
蓝城云微信
购买咨询
溯源解决方案
灵活的合作方式
1对1贴心售后服务
2017 bluearp.com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07110号-1
溯源软件,溯源系统,二维码溯源,溯源管理软件,查询真伪,二维码溯源2222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022-82939965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 8:30-18:00
7*24小时咨询热线 业务咨询

许经理 13001001853

项目咨询

闫经理 13051250015

王经理 13051210015

扫码关注
扫一扫关注溯源案例
返回顶部
022-82939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