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唐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探析
2018-04-13 08:00:18
“这些自检信息通过电脑全部上传到县里的食品安全检测平台,县里审核合格后再反馈回来,我们可以打印二维码了。”鲁欣欣告诉记者。
看到“二维码效益”后,高唐目前已有10家“三品一标”认证的农业生产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加入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监管平台,自2014年以来,张贴追溯标签5.4万余条。
2017年,各追溯基地共上传自检记录1500余条,省市抽检82个,县级抽检1210个,全部合格。
基地批批自检 县里统一抽检
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截至2017年底,高唐共建设省级标准化基地3处,市级标准化基地8处,标准化基地推广集约化育苗,选用优良品种等物理和生物防控技术,推广使用测土配方肥,科学选用高效低毒农药,控制农药残留,全面提高农质量安全水平。
早在2014年,高唐县开始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但农产品种类多、面积广,如何抓起?
贴上追溯标签 果蔬俏销市场
“互联网+监管”舌尖安全看得见
开创“三赢”新时代
在高唐,越来越多的农产品有了“身份证”——追溯二维码。用手机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生产者、产地、化肥使用、生产周期等信息弹了出来,消费者对农产品“成长履历”一目了然,吃起来更放心;农场、合作社或企业把追溯体系当作加强安全管理、提高信誉、实现增值的“一招鲜”;农业部门通过监管体系建设,实现了对农产品的“智慧监管”。日前,记者深入高唐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进行了深入了解。
二维码打印机和农残检测仪是县农业部门发放的,为了进一步保证蔬菜品质,泉聚苑还自行购买了土壤重金属检测仪数套。
记者在泉聚苑采访时,负责人于莹莹虽有数月身孕,但依然在大风中带领记者参观实验室、蔬菜种植大棚等处。作为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基地的负责人,她明显有一种自豪感。这种自豪感在其他工作人员身上也有。当然,追溯基地的产品价格明显高于普通果蔬,是他们重视质量安全的动力。
4月3日早上9点,高唐县汇鑫街道泉聚苑生态园内,配菜中心人员熟练地挑菜、称重、覆盖保鲜膜,然后装箱,贴二维码标签。箱子里面有生菜、八宝菜等7种叶类蔬菜共7斤。“一箱120元,4个小时候能送达北京,晚上能上餐桌。”负责人于莹莹告诉记者。
除了基地自检,县级部门还会进行抽检。在各追溯点建立质量监测点,由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负责对上市前的果蔬统一进行抽检,抽检不合格的,县里追溯平台不予审批通过,相应的二维码打印不出来。
严格筛选追溯试点。高唐县通过基地申请,在“三品一标”认证的农业生产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中选择了10家标准化程度高、产业基础好、产品竞争力强的单位进行试点,逐步向全县推广普及。
采访札记
生态园工作人员口中的二维码标签全称是“高唐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标签”,标签上有一行追溯码和一条二维码。记者扫描二维码,立马弹出一个显示基地名称、产品名称、经办人的页面,点开“农事信息”栏目,是一条产于温室大棚B区散叶生菜的记录,里面显示种植信息、农药使用和施肥、检测、采收记录以及浇水、间苗等其他农事信息。“有追溯记录,即使价格贵了,还是供不应求,这些菜主要销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于莹莹说,目前泉聚苑种植四五十种蔬菜,认证为A级绿色食品的有16种。
相比寿光等其他地区,高唐的追溯体系建设在覆盖面上还有待于扩大,因此,要充分宣传好“投入大,受益更大”的市场形势,引导更多种植基地加入追溯平台,实现政府监管效果好、基地生产积极性高、消费者认可的“三赢”局面。
(路子强)
到大棚内选取八宝菜,在实验室切割、分选,然后称重取2克加入到小型烧杯中,加入提取液,再依次加入胆碱酯酶、显色剂、底物,放入16通道农残检测仪,3分钟后打印出结果——这是泉聚苑农残检测室检测员鲁欣欣的日常工作。记者在打印信息上看到,通道1:八宝菜,吸光度:0.535,抑制率:7.8%,检测结果:合格。
配好监管硬件。该县投入51万元,先后采购农药残留检测仪、电脑、监控设备、二维码打印机等,建立起“一平台四系统”的监管平台,即追溯平台网站和追溯监管系统、生产管理信息系统、投入品备案与实名销售系统、质量安全信息服务等四大系统模块,实行内外网分别管理,内网由政府管理部门使用,外网公开面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