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品湘味何以香飘海外
2018-02-09 08:00:31
一个猕猴桃竟然从一个贫困村里插翅高飞,“飞”到了港澳市场,创下湖南省猕猴桃首次出口的历史,带动了这个贫困村的整体脱贫。2月18日,这个精准扶贫的首倡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的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顺利脱贫。
出口3批被退回两批,这是湖南粉师傅科技公司生产的米粉过去在出口贸易中经常遇到的麻烦。
境外建设产业园让农产品优质高价
“全世界有22亿亩稻田,每公顷增产2吨,增产的粮食可多养活5亿人。”让杂交水稻走向世界,一直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夙愿。
一个小小的罐头出口背后,带动了10万余亩果园的生产,实现了万余农户的业致富。
能不能为农业资本投资海外市场搭一座桥梁?2013年,唐勇决定建设湖南在北欧的家农业产业园,让企业抱团、资源共享,使中小企业能够低成本、高效率地走向国际市场。
仅把种子带回而不把种稻技术带走,解决不了非洲缺粮的根本性问题。因此,2006年开始,袁氏种业高科技有限公司开始派专家组赴马达加斯加实地示范杂交稻种植技术。
而湖南味菇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搬入北欧市场后,于2016年10月取得了欧盟标准芬兰食品安全监测中心的检测报告,这是家中国企业生产的农副产品通过检测。其生产的平菇价格从国内7-8元/公斤提升到7-9欧元/公斤,获得了明显的价格优势。
资本“走出去”
园区位于芬兰东南部的科沃拉市,海陆空运都十分便捷,中欧快线其中一条线从园区出发,在园区可完成所有的进出口业务。
唐勇分析,通常外商采购产品的价格是以国内消费水平为标准,而如果把产品搬到国外生产销售,减少了中间环节,直接进入国际高端市场,单位商品价格可能从10元提高至10欧元。
#p#分页标题#e#尽管有人跃跃欲试,但中小企业苦于对国外的政策法律、市场行情等不了解,也没有雄厚的资金、国际化人才和资源,真正立足海外仍然步履维艰,直接闯出去只能是“两眼一抹黑”。
园区来搭台,企业来唱戏。从这个角度来说,“大企业推动”这第四个“轮子”的驱动力有多强,农产品“飞”得有多高。湖南果秀食品公司在推动农产品走出去不遗余力。所有出自原厂的果秀产品都被赋予的“产品二维码超级身份证”,消费者只要扫描二维码,便可了解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真正做到每一件产品生产可记录、安全可预警、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存储、身份可查询、责任可认定、产品可召回,两小时以内实现从“地头到舌尖”的全流程溯源监管。
而同样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搬到欧洲生产,则被视同于当地企业。这样既能解决检测标准、贸易壁垒等问题,还能使我国的优质产业获得优价空间。
唐勇告诉记者,欧盟虽然经济一体化了,但各国法律不同,产业园为在欧盟投资的中国企业提供从市场调研、准入、法律、财务、市场资源等一条龙服务,相当于为企业在欧洲建了一个“娘家”。为吸引企业入驻,产业园给出系列优惠,如在园区建厂房、租厂房的企业可分别获20%、50%的补贴。
“农产品走出去‘跛脚’实质在于品牌的短腿。”在这位负责人看来,无论是区域公用品牌,还是企业品牌的培育,都已落后于产业规模扩大、产品质量的提升,难以高水平促进农产品出境。
仅有大战略这个“轮子”的牵引,没有第二个轮子“大品牌”并驾齐驱,湖南农业走出去仍步履艰难。“湖南农业发展条件得天独厚,虽然多种农产品产量位居前列,在国内享有盛誉。但以前湖南食品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名气,与湖南农业本身的实力并不相称。”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相关负责人说。
出口农产品品牌的核心在于更高的质量,但如何才能打造一批质量更高、安全更放心、国际市场更有竞争力的出口农产品品牌?顾大勇认为,一个有效的办法是大力开展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让大园区建设这第三个“轮子”疾速跟进。因为示范区建设突出全供应链质量安全综合治理,以国内外两个市场严标准为引领,从而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在这样的力推下,2017年湖南获批的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已达21个,总数列第四位,其中永州市成为长江以南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
“马达加斯加可耕地面积有3600万公顷,如果推广10万公顷杂交稻,可解决该国的粮食问题。而如果扩大到150万公顷,一个马达加斯加可解决整个东南非的粮食问题。”袁氏国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立军说,这意味着,马达加斯加可以从缺粮国变成粮食出口国,按照公司计划,2020年将助其建成“非洲粮仓”。
个“轮子”是湖南省委、省政府实施的开放崛起战略。《湖南省实施开放崛起战略发展规划(2017—2021年)》提出,深化境外农业合作,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在东南亚、非洲、欧洲、美国、南太平洋等地区建立农业基地,支持省内农业及相关企业在境外建立大米、天然橡胶、肉类、果蔬等种植、加工、物流和销售基地,推动农业机械“走出去”。
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品牌罐头“内销三成、出口七成”,湖南果秀食品公司尝到了农产品走出去的甜头,该公司主要生产的蜜橘、黄桃、果冻及柑橘鲜果等罐头食品,主销美国、欧盟、日本等国际市场。
产品“走出去”
“马达加斯加有类似我国东北的黑土地、江南的水资源、海南的好气候,其自然环境十分适宜推广杂交稻。”袁氏种业高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震球向记者介绍。尽管有良好的环境,而现实却是,马国政府每年仍需花费大量的外汇,进口大米20-40万吨来保障供给。究其原因,品种和技术是马达加斯加水稻发展的制约。
一个平菇有了资本的助力,落户于湖南在北欧的家农业产业园,通过了欧盟标准芬兰食品安全监测中心的检测,平菇价格从国内7-8元/公斤提升到7-9欧元/公斤。
在国际市场疲软的大势下,湖南农产品出口逆市上扬,2017年农产品出口额达到11.4亿美元,同比增长9.5%。“大战略引领、大品牌构建、大园区建设、大企业推动。”湖南省农委外经外事处处长顾大勇认为要归功于这“四大轮子”的强力驱动,才让“三驾马车”之一的农产品外贸出口越走越远。
据介绍,马国当地的主打品种Makalioka极易倒伏。当中国专家种出来的杂交稻在马达加斯加次收获后,马国粮食主产区——扎卡区区长连连点赞,直言这是“东方魔稻”。2012年,马国总统府拿出数公顷土地作为杂交稻示范田,袁氏国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也把杂交水稻示范会开到了马国总统府。
#p#分页标题#e#正是像果秀一样的许多食品农产品企业在质量问题上的零容忍,才实现了湖南示范区内产品近年来的“零退运”“零通报”,在国际上赢得了好的声誉。
“尽管这个米粉没有添加任何添加剂和防腐剂,但外贸风险仍然很大。”做了多年外贸的湖南北欧产业园负责人唐勇告诉记者,一方面,出口的农产品整体上的确存在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另一方面欧盟对食品安全的标准高,对进口食品十分谨慎,有时甚至“一竿子打翻一船”,直接把中国农产品拒之门外。
技术“走出去”
依托湖南杂交水稻强大的科研实力,袁氏国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育成了3个适合马达加斯加种植的中熟偏迟杂交水稻组合,大面积平均产量达到8.5吨/公顷,是当地品种平均单产的3倍。
产品、技术、资本纷纷走出去,从“湘品出湘难”到“湘品出境多”,如今湖南这个农业大省,借助“一带一路”契机,以更加开放的战略、更加创新的技术、更加丰富的资源,推动农产品“走出去”,独具特色“湖南味道”正不断漂洋过海,奔向世界各地的餐桌。
如今,带着湘字号的闪亮“名片”,永州的果秀罐头、长沙的食用菌、湘潭的湘莲、衡阳的黄花菜、湘西的弥猴桃……随着越来越多的农产品“走出去”,“湖南味道”正在被世界更多的人所共享。
开放崛起战略引领“湘品出境”
杂交稻技术在一次次示范中获得认可。有一次,扎卡区遭遇洪水,马国本土品种和中国杂交稻品种都被淹了。洪水退去一周后,当地品种仍“趴”在地上,导致全面绝收,而种植的杂交稻又重新“站”了起来,终还获得了7.5吨/公顷的产量。
推广杂交水稻让缺粮国有望成粮仓
欧洲人的午餐以快餐为主,速食米粉有一定的市场。湖南粉师傅科技有限公司搬到北欧后,在园区建了3条生产线,解除了外贸粉丝的后顾之忧,其生产的无添加剂“湖南米粉”深受欧洲人喜爱。
一项来自湖南的杂交水稻,在马达加斯加人眼里成了能填满粮仓的“东方魔稻”,大面积平均产量达到8.5吨/公顷,是当地品种平均单产的3倍。
然而,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要走向世界,却并不容易。有这么一个故事:2006年,马达加斯加某官员拜访“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袁隆平以杂交水稻种子作为礼物相赠。几个月后,当袁隆平问起这些种子时,得到的答复却是:“真的很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