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政隆在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次会议上的讲话
2018-02-08 08:00:17
(七)扎实推进美丽江苏建设
——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和标准体系全面建立,省定标准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在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坚持依法行政。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政府必须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履行职能。坚持权由法定、权依法使,深化法治政府建设,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工作。坚持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根本政治制度,认真落实省人大及其常委会作出的决议决定,依法向省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重大事项,落实重大决策出台前向省人大报告制度。认真落实协商民主有关规定,充分利用政协协商民主这一重要渠道。完善政府协商机制,加强与政协民主协商,充分听取人大代表意见,深化与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沟通协商,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加强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完善政府规章制度,进一步扎紧制度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健全行政决策机制,充分发挥新型智库作用,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把诚信施政作为重要准则,说到做到、一诺千金,以政府诚信带动社会诚信建设,让诚信成为江苏的靓丽名片。
(五)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持续加大民生投入,老百姓富裕程度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024元,是2012年的1.56倍,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2年的2.37∶1降至2.28∶1。在农村年收入4000元以下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的基础上,实施新一轮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累计超过133万年收入6000元以下低收入人口实现增收脱贫。城镇新增业年均超过140万人,累计扶持96.4万人成功创业,带动业409.3万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社会保险主要险种参保率均达97%以上,城乡生活保障标准水平居前列。制定落实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和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实现全覆盖,高水平大学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教育现代化步伐加快;健康江苏建设全面启动,省级综合医改试点扎实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9大类增至14大类,覆盖城乡的15分钟健康服务圈不断完善,全面两孩政策平稳实施,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明显提升。建成保障性住房138.7万套(户),发放租赁补贴12.34万户,完成棚户区改造107.9万套、农村危房改造18万户。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达5%,提高0.7个百分点,文化精品生产成果丰硕,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得到加强。江苏大剧院建成并投入使用。在率先建成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第二届青奥会取得圆满成功。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慈善事业取得新进展。
#p#分页标题#e#(四)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改革部署要求,创新制度供给,发展动力活力进一步增强。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轴,制定实施459项重要改革举措。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累计取消、下放、调整887项行政审批事项,“放管服”改革取得重大成效,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省以下财税体制、商事制度、价格机制、户籍制度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等试点顺利开展。民营经济占比达55.4%,提高1.8个百分点。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实现新突破,利用外资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五年累计实际使用外资1353.8亿美元,居首位。外贸结构持续优化,一般贸易占进出口总额比重达48.1%,比2012年提升8.1个百分点。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建设扎实推进。南京江北新区、中韩(盐城)产业园、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获国务院批准设立。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复制上海自贸区经验,开发区向现代产业园区转型发展、特色发展步伐加快。认真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积极推进长三角区域发展一体化,加大对口支援工作力度,加强区域和省际合作。
(三)在更高层次上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四)推动重点领域改革落地见效
——城乡发展水平显著提升。“1+3”重点功能区建设加快推进,以城市群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基本形成,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完备,基本形成设区市到南京的1.5小时高铁交通圈。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城乡环境更加优美。
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质量优势。继续抓好“三去一降一补”重点工作。着力在“破、立、降”上下功夫,严格执行环保、质量、安全等相关法规和标准,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打击非法产能。加大“僵尸企业”处置力度,健全债权债务依法清理处置机制,妥善分流安置好企业职工。因城施策,重点化解部分中小城市仍然偏高的房地产库存。稳步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进一步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尤其是国有企业杠杆率。认真落实降低企业成本各项政策,继续清理涉企收费,进一步降低企业用能、物流、融资等成本。围绕科技创新、富民增收、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继续推进实施一批补短板重大项目。加快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突出抓好智能制造,积极申报“中国制造2025”扬子江城市群试点。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实施“互联网+制造业”专项行动,建立服务全省、辐射的智能制造大数据云服务平台,创建一批示范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培育一批智能制造领军企业,提高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水平。制定实施重点产业集群培育促进计划,加快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等一批万亿级产业集群。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形成大中小微企业分工协作的产业生态体系,促进全产业链整体跃升。积极推进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促进要素向高效益、高产出、高技术、高成长性企业集聚。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全面质量监管,打响“江苏制造”品牌。深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进一步配套跟进和细化实化“创新40条”“人才26条”等政策措施,加快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区域创新体系。推进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建好用好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等创新平台,全面启动未来网络实验实施项目,推动建设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南京江北新区、无锡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推动教育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积极争创综合性科学中心,研究编制全省高技术发展计划,努力突破引领性原创成果。高质量建设“双创”示范基地,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迈上新水平。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密切跟踪国际产业发展的变化,聚焦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等领域,继续组织实施一批省级重大项目,促进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加快成长。大力推动传统产业技术升级、设备更新和绿色低碳改造,以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催生新动能。大力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实施生产性服务业“双百工程”和互联网平台经济“百千万”工程,着力做大做强现代金融、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产业,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升发展,积极创建服务经济中心和区域服务经济中心。扩大品牌消费、信息消费和服务消费,着力培育服务业新增长点。加快推进以“水韵江苏”为品牌的旅游强省建设。大力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促进基础建设军民一体,关键领域军民共建。
(一)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原标题:政 府 工 作 报 告 ——二〇一八年一月二十六日在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次会议上 省长 吴政隆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持续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打造新型高端智库,围绕江苏高质量发展深化对策研究。加强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大力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推动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江苏建设,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教育活动,办好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活动。进一步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加强文艺队伍建设,大力培育高水平创作人才。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推进大运河文化带规划和建设。进一步培育骨干文化企业,促进和引导文化消费。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打造“精彩江苏”对外文化交流品牌,建设好海牙中国文化中心,提高江苏文化软实力。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加快“书香江苏”品牌建设,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发展公共体育事业,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全力办好第十九届省运会。
#p#分页标题#e#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改革开放高质量。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为动力,强化责任担当,全面提速、全面发力、多点突破,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全面深化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健全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营造自主经营、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深化社会治理体制和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住房制度,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充分发挥“一带一路”交汇点优势,扩大向东开放,引领向西开放,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坚持引资引技引智并举,重点引进功能性机构,积极发展总部经济;有效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增强国际化经营能力和竞争力;积极发展外贸新业态,从大进大出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
#p#分页标题#e#扎实推进平安江苏、法治江苏建设,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完善和落实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坚决杜绝违法违规融资,严格管控政府性债务规模和债务率,坚决防止和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加强金融监管,筑牢市场准入、早期干预和处置退出三道防线,做好非法集资、互联网金融等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严厉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和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落实地方主体责任,实行分类调控,因城施策,建立长效机制,合理引导市场预期和购房行为,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坚决防控房地产领域风险。切实保障公共安全。加强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公共安全网络。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扎实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强化生产安全、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和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安全稳定大排查、大化解、大整治工作,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完善和落实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机制,不断提升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着力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运用大数据技术、信息化手段,提高对各类社会矛盾的发现预警能力,努力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置。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严格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加强信访法治化建设,依法及时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进一步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深化“政社互动”“三社联动”等社区治理改革,完善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有效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实施城市治理与服务十项行动,继续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深入推进诚信江苏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双拥共建,积极参与和支持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开展全民国防教育,进一步提高军转安置和优抚工作质量,坚决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的良好局面。
各位代表,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实现本届政府奋斗目标,写好新时代江苏答卷,这是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我们一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撸起袖子加油干,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努力向全省人民交出合格答卷。
着力提升创新力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坚持质量、效益优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制造业提质增效,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推进智能制造,打造一批先进制造业企业集群,推动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智造转变,江苏速度向江苏质量、效益转变。聚力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江苏产业基础雄厚和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的优势,加强应用基础研究,主攻关键核心技术,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强化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高水平建设“一中心一基地”,加快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积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在中高端消费、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共享经济、绿色低碳、新金融、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切实加强重大风险防范化解。严格政府性债务管理,坚决制止违法违规融资担保行为,防范和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加强地方金融监管,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大力整顿和规范房地产秩序,防控房地产领域风险。
各位代表!2017年是本届政府的收官之年,我们紧紧围绕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这条主线,把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作为行动指南,统筹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积极展现新气象新作为。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4.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6%,进出口总额增长19%,其中出口增长16.9%,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6%和8.8%,城镇登记失业率2.98%,居民消费价格涨幅1.7%,保障和改善民生十项实事全面完成,完成了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年度工作目标。重点工作取得新进展。大力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压减钢铁产能634万吨、煤炭产能18万吨、水泥产能510万吨、平板玻璃330万重量箱;各设区市商品住宅库存去化周期都在12个月以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下降0.5个百分点;多措并举为企业降低成本超过1300亿元;200个民生领域补短板重大项目顺利实施,完成投资4100亿元。扎实开展“263”专项行动,全省煤炭消费量减少1000万吨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及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指标,均超额完成下达的减排任务。举办全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省级210个重大项目全年完成投资5200亿元。江苏发展大会成功举办。经济发展质量实现新提升。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后劲不断增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4.4%和13.6%。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举办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中国(南京)软博会、中国江苏现代农业科技大会,推动产业加快迈向中高端。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分别增长8.1%和11.5%,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服务业营业利润分别增长14.9%和15%。建立健全军民融合体制机制,军民融合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迈出新步伐。建立省市县标准化权力清单,江苏政务服务网和全省“12345服务热线”开通运行,“不见面审批服务”模式全面推行,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扎实推进,“3550”改革目标基本实现;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新登记市场主体和注册资本分别增长13.8%和25.5%,平均每天新增市场主体4184户,其中企业1507家。农村三权分置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土地改革试点有序推进。改善民生落实新举措。实施“富民33条”政策,组织开展富民增收专项行动,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3622元和19158元。扶持创业29.1万人,城镇新增业148.6万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教育、医疗、住房等重点支出增幅均高于财政支出总体增幅。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新成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之以恒推进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坚决纠正和整治“四风”,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建设进一步加强。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落实重大决策出台前向省人大报告制度、在省政协民主协商的要求,共办理省人大代表建议402件,省政协提案607件,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14件。
#p#分页标题#e#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我们将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紧紧抓住人民群众关心直接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p#分页标题#e#切实改进作风。作风是形象,关系人心向背。要坚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把践行“三严三实”贯穿于全部工作中,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具体办法》,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久久为功祛除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中,严肃认真对待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真正动起来、深下去,多到困难多、矛盾大的地方去,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健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机制,推动广大干部放开手脚干事创业,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狠抓落实,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p#分页标题#e#解决好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补齐的短板,也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困难群众帮扶工作,强化责任,精心安排,深入开展“大走访”活动,送温暖、解民忧,努力创造人民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过硬成果。
(一)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坚持把发展作为要务,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三个万亿元级台阶,2017年达到8.59万亿元,年均增长8.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0.7万元,年均增长8.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8172亿元,年均增长6.9%。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0.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过3.5万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分别提高到42.7%和31%。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制定实施“创新40条”等政策,加快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2.7%左右,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2.4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3万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2%,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多年保持前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17万亿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1.7%;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8%,其中民间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年均分别增长12%和16.6%。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超过10.2万亿元,直接融资发行额约2万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7.9%。
(三)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加强。针对生态环境突出短板,深入实施“263”专项行动,累计关闭落后低端化工企业1421家。加强大气污染治理,与实施“大气十条”的2013年基准数相比,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增加33天,PM2.5平均浓度下降33%。加大水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全面推行河长制和断面长制,确保太湖流域实现安全供水、不发生大面积湖泛,长江、淮河等重点流域以及近岸海域污染治理深入推进,与实施“水十条”的2014年基准数相比,国考断面水质优Ⅲ类比例提高10.6个百分点,劣Ⅴ类比例下降2.8个百分点。开展土壤污染详查,土壤环境风险管控力度加大。在率先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区域,苏北苏中生态保护网建设进展顺利,全省自然保护区增至31个,自然湿地保护率达48.2%,林木覆盖率达22.9%。着力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保护,划定基本农田5880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4000万亩以上。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完成18.9万个自然村整治任务,实施城市环境整治项目超过8万个,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在领先。建成生态市县45个、生态园林城市16个、生态工业园区21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5个。
——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取得重大成果,资源保护与利用水平大幅提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国考断面水质优Ⅲ类比例明显提高,劣Ⅴ类水体全面消除,海洋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使江苏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
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的部署安排,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提升能力水平。软肩膀挑不起硬担子。新时代担当新使命,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我们要按照增强“八个本领”、锤炼“五个过硬”的要求,以“等不及”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和“坐不住”的责任感,切实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努力当好新时代的“答卷人”。深入推动学习型政府建设,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打牢全面、系统、专业的知识根底,进一步提高适应新时代、实现新目标、落实新部署的专业化能力。始终保持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善于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优化政府服务。强化忧患意识,树立底线思维,更加注重加固“底板”,切实增强防控和化解各种重大风险的能力,做到研判风险见势早、应对挑战办法多、化解矛盾措施实,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各位代表:
#p#分页标题#e#着力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推动民生工作高质量。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坚持把聚焦富民作为发展取向、工作导向、奋斗指向,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持续增加居民收入。多措并举推动居民收入加快提升,实现富民增收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与生产率提高同步。实施积极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业。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围绕教育、医疗、养老等群众关注度高的领域,增加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大力度打好脱贫攻坚战。深入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采取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精细的工作,全面完成省定标准的脱贫攻坚任务,确保全省人民在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全面推行“互联网+社会治理”,着力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深化平安江苏建设,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确保生产安全和食品药品安全。加快法治江苏建设,全面落实依法治省重大举措,依法维护人民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过去的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使命担当,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五年来,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大政方针和中共江苏省委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扎实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动“两聚一高”新实践、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十二五”规划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顺利推进,实现了本届政府任期工作目标。
大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突出抓好具有标志性、引领性、支柱性的重点改革,进一步释放创新和发展活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省级部门权责清单,推进“不见面审批服务”和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稳步扩大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深化“多证合一”和“证照分离”改革,积极推进“照后减证”,推广实施电子证照、虚拟证照。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检查事项全覆盖,推动江苏政务服务网向基层延伸,逐步建成省市县乡村五级全覆盖,全面实现“3550”目标。加快推进全省大数据中心建设。抓好江阴市县级集成改革试点,深化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加强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积极稳妥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建,利用资本市场等形式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推行职业经理人选聘,做优做强做大国有企业。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预决算公开制度,加大财政资金整合力度,优化财政资金支出结构,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大力度推进金融创新发展,推进金融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加快扬子江新金融集聚区、泰州市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改革试验区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打通科研与产业之间的通道,促进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创新成果和产业发展紧密对接。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增强政府投资行为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扎实推进价格、配售电改革和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营造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全面实施市场准入清单制度,破除信贷、上市、税收、创新、招投标、人才等方面的隐性障碍。落实好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多渠道破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充分激发社会资本活力。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保护和支持企业家创新创业,进一步激发和弘扬企业家精神。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培养造更多江苏工匠。扎实开展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制度等重大改革试点。
(二)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实现上述奋斗目标,我们要牢牢把握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基本特征,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突出抓好事关全局和长远的重点工作,努力让创新成为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
#p#分页标题#e#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今后五年,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我省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期。让我们倍受鼓舞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后次到地方视察调研来到江苏,对江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政府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深入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打好三大攻坚战,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积极推进探索性发展、创新性发展、引领性发展,高起点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把“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现在,我代表江苏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六)社会保持和谐稳定。贯彻落实总体安全观,深化平安江苏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绩效考核保持领先,社会公众安全感达96.5%。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向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得到加强。深入推进法治江苏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日益健全,群众法治建设满意度进一步提升。扎实开展诚信江苏建设,社会信用体系不断完善。积极化解社会矛盾,信访总量五年累计下降36.3%。持续推进社区减负,全面推广政社互动,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社会组织有序发展,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积极支持国防和军队改革,认真做好国防动员、双拥共建、优抚安置、人民防空等工作,军政军民关系更加密切。民族、宗教、外事、对台事务、港澳、侨务、参事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活动成功举办,激发了全省、人民的爱国热忱。
(五)加快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
(九)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化大气污染防治行动,重点实施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系统加强能源、工业、建设、交通等领域治理,增强人民群众的蓝天幸福感。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落实生态河湖行动计划,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推进长江、淮河、太湖流域和近岸海域污染治理,消除国考省考劣V类断面,完成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整治,加快治理城市黑臭水体。加强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详查,逐步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和开发利用负面清单。深入实施“263”专项行动。深挖减煤潜力空间,强化煤炭清洁利用,持续减少煤炭消费总量。深化化工企业“四个一批”专项行动,坚决依法依规整治和关停环保、能耗、安全不达标的企业。推动开发园区和所有化工园区(集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加大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等设施建设力度。强化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全面实施山水林田湖草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加快建设长江生态安全带、宁杭生态经济带、江淮生态大走廊和生态保护引领区、生态保护特区,支持宿迁创建生态经济示范区,推动黄(渤)海湿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推进造林绿化,加强湿地保护与修复,严格保护耕地。加大海岸线整治修复力度。深入推进交通干线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加强绿色生态城市建设。办好第十届园艺博览会。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着力构建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在市县层面试点实施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区三线”划定工作。推进自然资源资产确权登记改革。完善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挂钩的财政政策,全面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研究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完成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改革,实现省级环保督察全覆盖。扎实推进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三、2018年主要任务
——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文化凝聚力和引领力不断增强,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市场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文化国际影响持续扩大,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兴盛,文化自信显著增强。
(二)城乡面貌发生明显变化。区域发展展开新布局,启动实施“1+3”重点功能区战略,扬子江城市群转型升级迈开新的步伐,江淮生态经济区确立生态优先发展的鲜明导向,沿海经济带发展取得新的成效,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扎实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迸发出新的活力。农村改革发展稳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绿色农业、智慧农业、订单农业快速发展,粮食总产量稳定在700亿斤左右,全面完成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全省四级统一互联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基本建成,特色小镇、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取得新进展。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扎实开展,城乡发展一体化步伐加快,城镇化率达68.8%。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修全面展开,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加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五年完成投资3.57万亿元,年均增长16.1%,交通、水利、能源、生态、信息等领域一大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有力支撑和带动了经济社会发展。
坚持廉洁从政。我们是人民政府,权力来自人民,必须用来为人民服务。要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要求,加强源头治理,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加快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加大审计监督力度,严管公共资金,严管公共资源交易,严管国有资产资本,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把有限的资源和财力用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上。政府工作人员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守住底线,不踩红线,不碰高压线,努力向高标准迈进,永葆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
#p#分页标题#e#深入推进“1+3”重点功能区战略。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进一步明晰各区域功能定位、发展目标、产业选择和主攻方向,努力实现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协调发展。制定出台总体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和具体行动方案,重点在基础设施、产业创新合作、重大载体平台、生态环境和民生保障等领域,实施一批重大功能性和支撑性项目。高质量建好南京江北新区、通州湾江海联动示范区等重大载体,制定功能区产业发展负面清单,研究出台分类考核评价体系和机制。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连淮扬镇、徐宿淮盐等高铁项目建设,开工建设盐通、苏南沿江、沪通二期、沪苏湖、通苏嘉、宁句线轨道交通等项目,大力推进北沿江高铁和宁淮铁路项目并力争早日开工,积极推动京沪通道第二连接线规划建设。抓好高速公路主通道扩容,着力打通断头路。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快推进过江通道、港口航道建设。加强对省内机场等航空资源优化整合,大力开辟国际国内航线,做大做强临空经济和航空产业。加快新孟河等骨干引排工程建设,推进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全面实施长江崩岸应急治理,大力推进沿海水利、海堤巩固完善等工程。实施一批能源转型工程,进一步加强能源供应保障,加大清洁能源利用,促进能源结构优化。抓好光网江苏、无线江苏、高清江苏等重大工程,加快规划建设5G网络,实施工业互联网“企企通”工程,推动量子通信试验网络建设。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下大力气整治易淹易涝片区。切实提高城镇化质量。加快编制重点区域城镇体系规划,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中小城市为支撑,积极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以完善基础设施网络为抓手,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发挥南京特大城市带动作用,推动宁镇扬一体化取得更大进展,加快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推进大中小城市网络化建设,努力提高中小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强化规划引领,突出产城融合,支持引导特色小镇健康发展,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名镇以及产业、生态和功能特征鲜明的特色小镇,进一步丰富内涵、提升质量。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全面放宽重点群体落户限制,推动居住证制度全覆盖,实施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挂钩的机制,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进一步做好援藏、援疆、援青工作,推进与陕西、辽宁等省际协作。
(责编:黄竹岩、张妍)
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牢固树立“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美丽江苏建设。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下更大决心和气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全面实施生态河湖行动计划,坚持全民共治、源头治理,突出治气、治水、治土,全面改善城乡环境,有效防控环境风险。大力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完善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和自然灾害防御体系,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布局,严守“三大红线”,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推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健全完善源头严防、过程严管、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生态补偿机制,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增长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展现我省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p#分页标题#e#各位代表,五年发展历程令人难忘,各项成绩取得来之不易,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委直接领导、省人大和省政协监督支持、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江苏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向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人民警察,向驻苏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表示崇高敬意!向关心和支持江苏建设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感谢!
#p#分页标题#e#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新趋势,进一步拓展开放领域和范围,以全面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一带一路”交汇点优势,高水平建好用好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加快建设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推进中韩(盐城)产业园建设,增创对外开放新优势。积极参与铁路、港口、通信、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扎实开展国际产能合作。落实好“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加大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力度。协同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建立健全更有力的合作和推进机制,加强交通设施互联互通,积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格局的重大变化和挑战,加快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等新型业态发展,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加大高新技术、高端装备、关键零部件、优质消费品等进口,促进外贸“优进优出”。把引进外资作为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进一步提升引进外资质量,着力引进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企业和人才团队,带动江苏企业嵌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积极争取率先复制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经验。更大力度推动苏台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台商企业转型升级。加快苏澳合作园区建设。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整合优化,复制自贸区创新制度,积极扩大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全面落实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政策措施,积极争创创新型特色园区、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和生态工业园区,深化苏州工业园区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着力打造江苏发展大会、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两岸企业家峰会、中国(南京)软博会、中国(连云港)丝绸之路国际物流博览会等重大开放平台,为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提供有力支撑。
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我们一定要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找准发展定位,以新坐标、新视野、新理念推动各项工作,奋力开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江苏实践的新境界,在发展大局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我们一定要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把提升发展水平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结合起来,聚焦富民,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我们一定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不松劲,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进一步解放思想,主动作为,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不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我们一定要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坚持创新引领,使创新成为江苏鲜明的时代特征。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省人民团结一致、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一定能把习近平总书记描绘的“强富美高”新江苏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社会治理水平显著提升。法治江苏、平安江苏建设深入推进,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法治社会建设水平有效提升,公众安全感评价保持领先。
#p#分页标题#e#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巩固和提升粮食产能,保障粮食安全。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大力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增产导向向提质增效转变,调整优化粮食产业、畜牧业、园艺业、水产业的区域布局和产品结构,培育优势产区和县域特色产业。完善农村产业发展布局,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大农业品牌培育力度,发展规模大、质量优、效益好的名特优新农产品。实施“一村一品一店”行动计划,推动农产品网络营销加快发展。围绕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新型服务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加快农民增收步伐。积极发展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广,加强农田水利、农机作业配套,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办好“双新双创”博览会和现代农业科技大会。扎实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休闲渔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根据不同地区和乡村的个性特色,注重保护乡村传统肌理、空间形态和传统建筑,做好重要空间、建筑和景观设计,深挖历史古韵,传承乡土文脉,形成特色风貌。加强村庄垃圾、污水等生活污染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加快农业秸秆和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加大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力度,营造优美和谐的田园风光。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完善道路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物流配送、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规划体制,通盘考虑城乡发展规划编制,实行一体设计、多规合一。进一步优化镇村布局,加快重点镇和中心镇建设。健全体制机制,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加快补齐农村居民基本公共服务短板。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农村金融等各项改革和制度创新,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才、土地、科技、资本等要素市场,促进城乡共同繁荣。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培养一批能带富、善治理的乡村治理工作带头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丰富乡村文化生活,传承乡村历史文脉,留住乡愁记忆。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大力塑造淳朴文明的良好乡风。
(六)着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各位代表,让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年我们将继续办好民生十项实事。一是把业作为民生之本,帮助城乡业困难人员业再业10万人,引领大学生创业2.5万人,扶持农民创业5万人,城乡退役士兵参加免费业培训达到80%以上,毕业业率不低于95%。新增公益应急救护培训100万人。二是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35元,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510元。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5%和8%以上,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430元。三是加大助老助残力度,新建100个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000个社区老年人助餐点,城市社区助餐点实现全覆盖。为5000个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建立分布式光伏电站,实现全省乡镇(街道)“残疾人之家”全覆盖。四是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建立200个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之家”。全面提高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水平,全省完成产前筛查70万人,新生儿疾病筛查80万人。五是强化食品安全管理,将2200家重点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纳入食品安全电子追溯系统,建成餐饮质量示范街(区)30条、示范店3000家,保证舌尖上的安全。六是改善居住环境,加强城市“双修”,开展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推动多层老旧住宅加装电梯等适老化改造,建成100个省级宜居示范住区。加快棚户区改造,新开工棚改21.5万套,基本建成17万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5万户。七是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新改建农村公路3500公里、桥梁800座、农桥6000座,新开通镇村公交80个乡镇,开通率达到77.6%。八是实施城乡清水工程,整治城市黑臭水体100条以上,两年基本消除设区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县城以上饮用水水源地问题隐患全部整治到位,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让人民群众喝上放心水。九是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实施城市公厕提标便民工程,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1500座,新增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20万座。十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改造提升和新建300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新建4000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综合提升4000家农家书屋服务功能。建成体育公园700个,新建健身步道500公里。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74%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左右,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9%左右,工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分别增长6.5%左右和10%左右,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到18.5万元/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外贸进出口稳中向好,实际使用外资保持稳定,城镇新增业11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登记失业率分别控制在5%和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节能减排和大气、水环境质量确保完成下达的目标任务。根据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紧紧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重点抓好九个方面。
(八)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着力提高协调发展水平,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坚持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促进相互融合、共同发展。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加快实施“1+3”重点功能区战略,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区域生产力布局。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增强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吸引力和承载力,推进特色小镇健康发展,增强区域发展的协同性、联动性、整体性。加快现代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积极推进高铁、航空、水运、过江通道、公路、管道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超前谋划、全面布局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资本、技术、人才等各类要素向乡村流动。认真总结推广徐州马庄经验,探索乡村善治之路,开创江苏的“新乡土时代”。
各位代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了新时代,“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进入了新阶段,新时代新目标催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中共江苏省委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以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新作为新业绩,谱写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江苏新篇章!
——产业结构显著提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进展,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形成,产业结构由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迈向中高端。自主创新取得新突破,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达46%和3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6%,主要创新指标达到创新型中等以上水平。
着力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推动文化建设高质量。坚定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自觉,传承江苏文脉,建好精神家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增强文化凝聚力和引领力。提高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加快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特色发展。加快江苏文化走出去,推动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不断拓展。大力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创作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加强文艺队伍建设,推出名家大师培养计划,努力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各领域领军人物。
提高政治站位。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坚定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汲取核心的力量、真理的力量、信仰的力量和奋斗的力量。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为民宗旨,增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坚持把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贯彻到政府工作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确保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工作要求落地生根。
紧紧抓住人民关心直接现实的利益问题,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深入推进教育强省建设,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深化教育改革开放,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发展、职业教育融合发展、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大学和学科建设。坚持立德树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推进婴幼儿照护和儿童早期教育服务,着力解决学前教育资源不足、中小学生课外学业负担重、课外机构不规范办学、教师数量短缺和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积极营造健康的教育生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入实施创新创业行动,细化落实“富民33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化解过剩产能转岗分流职工、农民工多渠道业创业,推动科技人员、海外留学归国人员等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拓展“互联网+”等创业新空间,充分释放创业带动业的巨大潜力。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匹配性,解决好结构性业矛盾,提高业质量。深入推进“健康江苏”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高质量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智慧健康工程,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加强重大疾病防控,优化生育全程服务。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深入开展医养结合,加强老年人精神关爱,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创新示范区建设,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按照统一部署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加快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制度,积极推广基本照护保险制度。促进社会救助和人道慈善事业功能互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推进城市管理标准化、网格化、智慧化、精细化,创新城市治理机制,做好文明城市、基层基础建设等工作,着力提升城市管理服务能力。加快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推进住房租赁市场试点工作,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人民群众住有所居。全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坚持分类施策、精准帮扶,深入推进产业扶贫、业扶贫、教育扶贫,创新拓展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增强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加大对黄桥、茅山等革命老区扶持力度。对因病因残致贫返贫、自身没有能力脱贫的家庭,落实好救助供养、大病救治、医疗互助、生活兜底等保障措施。确保全省60万以上建档立卡农村低收入人口人均收入提高到6000元,200个以上的省定经济薄弱村集体年收入达到18万元。推进“阳光扶贫”监管体系建设,加强扶贫资金绩效管理,切实提高使用效率,防止腐败现象发生。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任务艰巨,自主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质量需进一步提高;实体经济发展面临不少困难,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营商环境需进一步加强和改善;生态环境还存在许多短板和突出问题,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任务繁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优质教育、医疗、养老服务等方面的供给与人民群众期盼仍有差距,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水平需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不少短板;互联网金融、房地产、政府性债务、安全生产等领域的风险隐患不容忽视;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服务效能还不够高,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