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科溯源

www.bluearp.com

提升非洲输华农产品质量

2017-11-21 08:00:11

  恶意短重欺诈现象——芝麻作为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初级食用农产品,进口均价1000美元/吨,短重现象给国内相关进口企业造成较大损失,进口查验过程中发现多起自非进口芝麻恶意短重现象,部分短重率甚至高达5.56%。2009年,不法贸易商以18吨海砂冒充芝麻入境。2015年,自非进口的一个集装箱内装的全部为建筑用灰砖。

  安全卫生挑战——安全卫生问题集中在花生、芝麻等油料品种,花生米的问题较为严重。2015年以来,山东口岸检出不合格花生米13批次,共计2701.05吨,全部为黄曲霉毒素B1超标。在自非洲进口的芝麻中检出黄曲霉毒素B1或重金属铅超标3批次,共计704.66吨。两批次共计82.39吨的带壳腰果霉变严重,丧失食用价值。

  加强政府间合作。多渠道为非洲提供物质、技术、人才等援助,帮助非洲逐步提高食用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加强对话和沟通,通过中非农产品贸易政策论坛或研讨会等多种形式,邀请非洲相关专家、学者有关问题深入研讨,达成共识。

  切实做好磷化铝残留监管。实施集装箱查验前必须使用测毒仪检测集装箱内磷化氢的浓度,合格后方可开箱实施查验,确保人员健康安全。同时将熏蒸剂残留的监管及处理作为实施芝麻、花生等货物入境检验检疫的内容之一,要求进口货物的代理商、货主、仓储库管理人员或查验区工作人员必须合理妥当处理集装箱内磷化铝的残留物,确保安全。

  2017年1~7月中国进口芝麻45.9万吨、4.6亿美元,其中自非洲进口芝麻44.3万吨、4.4亿美元,占我国进口总量的96.5%。其中自埃塞俄比亚进口芝麻13.1万吨、1.53亿美元,占自非洲进口总量的29.6%、34.8%。

  中国自非洲进口食用农产品快速增长的同时,一些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得以暴露。《植物检疫证书》签发不规范——非洲部分出具的《植物检疫证书》不规范,突出表现为信息不全或错误,如缺少具体产品的拉丁学名、缺少除害和/或消毒处理的相关内容;未经授权随意更改或删减。部分的植物检疫证书大部分为手写,但部分字迹潦草,没有按要求使用大写字母。部分同一会出具多个不同版本的《植物检疫证书》,给实际工作造成困扰。

  为保证中非农产品贸易的健康发展,建议加强检验检疫监管。

  加强检验检疫监管

  中国作为农产品消费大国,与非洲在农业资源方面有很强的互补性。自2005年始,中国政府陆续对非洲多个不发达的4000余种进口商品实施零关税待遇,给非洲出口贸易带来积极影响。非洲出口食用农产品主要包括芝麻、花生、腰果、咖啡豆、调味料等。

  据有关方面初步统计,2016年中国进口芝麻93.3万吨、9.59亿美元,其中自非洲进口芝麻90.4万吨、9.3亿美元,占我国进口总量的96.9%,而自埃塞俄比亚进口的芝麻达30.4万吨、3.28亿美元,占自非洲进口总量的33.6%、35.3%。

  自非农产品进口快速增长

  质量安全隐患

  非洲,作为世界经济不发达的区域,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农产品是非洲地区重要的出口产品。近年来,非洲农产品对我国的出口贸易加速发展,有力促进了非洲农业发展,提高了当地农民生活水平。但非洲基础设施落后,农业生产水平较低,非洲出口至中国的食用农产品存在一些质量安全隐患。因此,加强非洲输华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对于推动中非贸易发展、造福中非人民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问题——非洲农业生产方式原始,农产品加工方式粗放,对有害生物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中国已从自非洲进口的芝麻中先后5次截获检疫性有害杂草假高粱,多次从进口的花生、芝麻和带壳腰果中检出活虫。

#p#分页标题#e#

  加强中非农产品安全管理政府间交流协作。及时将非洲输华农产品中存在的问题通报给非洲相关地区政府,提请非洲相关地区加强输华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特别是加强装运前的管理和控制。必要时,我国相关部门可组织邀请非洲相关地区政府部门官员来华了解我国对非洲输华农产品安全管理以及非洲农产品存在的安全问题,加深其感性认识并培训这些官员,指导其加强出口前的安全管控,避免质量安全问题的发生。这不仅可以保障输华农产品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也有利于更好满足我国对非洲特色食用农产品的需求,更有助于加深中非之间友谊。

  芝麻是非洲食用农产品输华贸易量的品种。其中,西非的尼日利亚、尼日尔、布基纳法索、多哥、马里、塞内加尔,东非的坦桑尼亚、莫桑比克以及乌干达芝麻生产发展迅速。有报告显示,非洲芝麻产量已从1994/95年的40万吨上升到2016/17年的至少150万吨以上。非洲成为全球芝麻产量增加而且增长快的地区。其中埃塞俄比亚的芝麻产量已经超越中国、缅甸,成为全球芝麻生产重要的新兴。

  严格单证审核和检验检疫。对进口食用农产品随附《植物检疫证书》严格审核,将证书存在的问题详细列出,并将标准要求传递给国外发货商,要求其规范出证,杜绝无效或欺诈性证书。加强一线业务培训,强化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对来自非洲的农产品严格现场检疫,对检出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按规定及时处理。对于多次检出安全卫生项目不合格、短重、以次充好等问题产品密切关注其发货商,并将其列入黑名单,对其进境的产品实施重点查验,加大抽查比例和检验力度,坚决杜绝问题发生。

  磷化铝熏蒸剂残留问题凸显——来自非洲多个的芝麻以及花生大多使用磷化铝进行熏蒸处理,并且普遍采用“随航熏蒸”的方法,用牛皮纸、棉布、麻包甚至报纸等随意包装熏蒸药剂,部分产品甚至直接裸露堆放在集装箱门口。其中熏蒸剂的残留对环境、人身以及食品安全都构成威胁。

  埃塞俄比亚已成为中国进口芝麻的来源地。2006年中国自埃塞俄比亚进口芝麻13.5万吨,占中国芝麻进口26.4万吨的51.1%;2009年中国自埃塞俄比亚进口芝麻14万吨,占中国进口总量30.6万吨的45.8%;2015年中国自埃塞俄比亚进口芝麻18.7万吨,占中国进口总量80.6万吨的23.2%。虽然近年埃塞俄比亚芝麻占中国的芝麻进口份额有所下降,但其供应量仍列中国芝麻进口来源国首位。

  加强风险分析和源头监管。加强风险分析,分类开展风险评估,将黄曲霉毒素B1列为进口花生、芝麻等油料作物的重点检验项目,实施重点监控,有效利用检测资源确保“检的准、检的快”。建议对输华食用农产品的(地区)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开展评估和审查。若风险可控,可通过签署议定书等多种形式确定输华食品(地区)对食品安全所承担的责任。必要时,对输华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实施注册登记管理,以此督促非洲出口生产企业落实对输华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责任,确保输华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

  自2005年1月1日中国对非洲不发达输华芝麻实行零关税政策以来,中国自非洲进口的芝麻数量快速增长。据中国海关统计,2005年中国芝麻进口量达15.4万吨。自非洲进口的芝麻数量占中国芝麻进口总量的85%,几乎全部来自埃塞俄比亚、苏丹、坦桑尼亚,并高度依赖埃塞俄比亚。

蓝城云软件产品收费标准

二维码应用云溯源

联系我们
现在注册,即可享受免费生成二维码溯源
蓝城云微信
购买咨询
溯源解决方案
灵活的合作方式
1对1贴心售后服务
2017 bluearp.com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07110号-1
溯源软件,溯源系统,二维码溯源,溯源管理软件,查询真伪,二维码溯源2222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022-82939965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 8:30-18:00
7*24小时咨询热线 业务咨询

许经理 13001001853

项目咨询

闫经理 13051250015

王经理 13051210015

扫码关注
扫一扫关注溯源案例
返回顶部
022-82939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