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代表赴广西供深农产品基地开展食品安全
2017-10-29 08:00:09
参加此次调研活动的市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员、法工委副主任任彤告诉记者,在食品安全标准上,深圳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标的企业标准,促进我市食品质量进一步提升。今后,我们在《食品安全条例草案》内容的补充和完善中,将注重与供深食品基地方面的信息互通,促进双方形成合力,加强监管。(记者何鑫文/图)
市人大代表李继朝表示,从田间到餐桌,任何环节都不能被法律“遗忘”。果蔬种植过程中,应使用或禁止使用什么化肥?采摘过程中怎么保鲜?如何确保果蔬、海产品在运输途中不变质?通过本次实地调研,我们摸清了供深农产品“源头”,掌握了部分农产品特性和流通流程,对我们丰富和完善《食品安全条例草案》该领域内容起到了重要作用。
原标题:
市人大代表在银海果蔬产业核心示范区与当地农业部门相关负责人交流。
深圳新闻网讯 作为深圳正在制订的首部食品安全法规,《深圳经济特区食品安全监督条例(草案)》(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条例草案》)自2016年4月提请市人大常委会议审议以来,引起了外界的极大关注。在该项法规“三审”之前,为了进一步修改完善《食品安全条例草案》内容,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在供深农产品和本市生猪、家禽屠宰管理等方面开启了系列立法调研。10月19日至21日,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罗莉率领部分市人大代表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前往广西北海市供深农产品基地,如何严把供深农产品质量关,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展开了系列立法调研活动的首站调研。
橙子打蜡没有?种植哈密瓜使用的是什么肥料?农业用水来源哪里?运输过程中如何确保食品质量……调研组每到一个地方,都详细询问涉及到食用农产品安全的种种细节。
市人大代表赴广西供深农产品基地开展食品安全立法调研
作为10多年持续关注我市食品安全问题的“明星”代表,郑学定认为,深圳与北海可建立“定点定向供应”合作关系。他说,上海建了2个蔬菜集约生产基地,基本满足上海市民八成需求。如果深圳定点在北海市建设定向供应到深圳市场的食用农产品生产基地,并由深圳市全面监管,可以从“源头”上确保深圳食品安全。
立法调研组一行实地察看了位于北海市的合浦县利添水果产业示范区、银海果蔬产业核心示范区、铁山港区深水抗风浪养殖示范区等专供深圳市场的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以及正在规划建设的广西北海(海洋)农业科技园区加工物流园。这些种植、养殖基地都采用了规模化、集约化、规范化、标准化和可循环化等生产流程,建立了可追溯制度,北海市农业部门同时对这些基地进行定时质量跟踪和监督检查。
首部食品安全法规承载着市民舌尖安全的重要使命
作为深圳正在制订的首部食品安全法规,《深圳经济特区食品安全监督条例(草案)》(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条例草案》)自2016年4月提请市人大常委会议审议以来,引起了外界的极大关注。
罗莉强调,食品安全关乎到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市人大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立法工作,在立法过程中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积极探索具有深圳特色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努力构建现代化食品安全治理体系,不断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
座谈会上,罗莉对北海农业部门全链条监管供深食用农产品的工作给予肯定。她说,深圳市正在制定一部能够推动城市食品安全监管上台阶、食品安全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的法规,北海市在农产品种植专业化管理和农产品质量全链条监管等方面值得深圳学习。深圳市人大将推动两地政府在食用农产品供销等方面深入合作,与北海共享深圳改革开放成果。
据悉,目前我市食用农产品每年消费总量近400万吨,但全市农业用地仅10万亩左右,自产自给量不足5%,95%以上需由市外供应。深圳市场上,有超过30个省、市、区的食品农产品在售。作为本次立法调研活动的目的地,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是众多供深食用农产品城市之一,每年为深圳市场输送230万只家禽、6000头牛、2000吨对虾、675吨各类淡水鱼、600吨鱿鱼以及橙、香蕉、豇豆、黄瓜等食用农产品。
从田间到餐桌任何环节都不能被法律“遗忘”
市人大代表肖幼美表示,深圳95%以上食用农产品依靠外地供应,输入型食品安全风险值得重视。此次立法调研,通过在北海几个供深农产品基地的亲眼看、亲耳听,对北海现代农业有了全新认识,消除了很多顾虑。如果供深食用农产品都是从这些基地引入,再加上深圳本地监管,大可放心食用。希望深圳加强与北海优质农产品基地合作,提高供应数量,让深圳老百姓能够吃上更多绿色健康果蔬。
建立“定点定向供应”合作关系,确保深圳食品安全
从源头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人工智能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