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 贵州科学院着实推进食品安全云建设
2017-10-02 08:00:28
何勇
科技服务稳中有升。围绕市场需求,开展各类检测咨询类业务,仅2016年通过食品安全、工程设计、安全评价、环境评价、设计服务等创收约7000万元。与此同时,还延伸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能力。省测试院通过中国合格评定认可委员会(CNAS)评审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扩项评审;省建材院获得建筑行业(建筑工程)工程设计甲级资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已拓展至深圳、宁夏、广西等地。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大局。抓好食品安全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食品安全云”工程是贵州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大数据产业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工程,贵州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是云长单位,贵州省科学技术厅、贵州科学院是副云长单位。在、省市区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下,推动这朵云快速迈出贵州,走向,成为中国云。
持续推进合作交流。广泛开展国际合作,莱索托王国20名学员参加该院2016年在贵阳举办的“莱索托计算机软硬件及网络技术培训班”。促进和推动与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项目合作,共建“科普教育数字平台建设与示范”项目。与贵州医科大学、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的合作,推动食品安全云应用示范对接工作互访交流;筹建“食品(云计算运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酒类示范基地项目”等,全年推动院地合作项目9项。
面向食品流通企业,提供食品品质验证、进货管理等信息服务。“食品安全云”和北京华联超市合作,所有食品进入超市,使用“食品安全云”进货系统,扫码查询食品的证照、检测报告等信息,提高了经营主体监管食品安全的效率。在超市的查询终端,消费者还可以了解食品的营养性和安全性状况,从而明明白白消费,针对个体需求做出科学合理的选择。
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落实《支持贵州科学院、贵州省农科院深化科研体制改革试点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八条措施(试行)》文件精神,全院改革发展内生动力得到激发。
贵州科学院在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成绩喜人
面向检验检测机构,“食品安全云”对内提供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检验检测机构检测行为的规范化、检测过程的标准化、检测结果数字化,实现检验检测数据的开放共享;对外提供数据开放共享接口服务和检验检测电商服务,为检验检测机构拓宽业务能力。目前,该系统已在贵州、北京、广东、山西、江西、新疆等省市检验检测机构、食品企业推广应用。
面向政府监管部门提供行政许可、舆情监测等信息技术支持。建设食品生产许可、经营许可系统,汇聚全省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主体信息。截至2017年9月27日,“食品生产许可系统”共计发放证件3406个(含小作坊备案许可证)。“食品经营许可管理系统”已完成221710家食品经营企业的证照发放。日常监管总数6054次。
面向食品生产企业、农产品种植养殖企业,提供数据接入管理、认证查询、舆情分析等服务,吸引蒙牛、茅台、三联乳业、味莼园、国台等省内外知名企业在云平台形成稳定数据采集用户。截至2017年9月27日,“食品安全云”平台已采集蒙牛集团156个食品品类47497份检测报告。贵阳三联乳业有限公司上传了108件产品24790份检测报告。建立起企业与政府、公众之间的良好沟通机制,为消费者提供了品质数据信息服务。
人才支撑 未来可期
“食品安全云”构建了“1126”技术工程体系,即“一个数据中心,一个信息平台,两类云端服务,实现六类用户连接”。一个统一的数据中心,采集检验检测、法律法规、标准、舆情及行为等数据,实现政府、企业、检测机构数据的开放共享;一个信息化平台,构建面向各社会主体既相互独立,又互联互通,不同用户分层次分级别使用、私有云和公有云协同的信息服务平台;形成软件即服务和信息即服务两类云服务,开发的政府监管系统、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企业客户端、消费者客户端、舆情监管系统、大数据分析平台、技术社区等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软件系统,提供食品安全监管和服务效率提升、产品溯源、舆情分析、认证查询等信息服务;面向政府、食品生产(含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流通(商超和电子商务平台)和餐饮企业、检验检测机构、媒体、消费者六类用户,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各社会主体食品安全社会治理的责任。“食品安全云”形成了智慧监管体系、互联网+检验检测体系、企业认定溯源体系和大数据平台“三体系一平台”的云服务平台。
在食品安全领域,率先开发了国内领先的采用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食品安全云平台。在研发平台的建设上,贵州科学院下属的贵州省分析测试研究院牵头成立了食品安全云产业化载体——食品安全与营养(贵州)信息科技公司。
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扎实推进“食品(云技术应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认监委批复“食品(云技术应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落户贵州科学院等,2016年全院启动和推进平台建设共21项,较好地改善了科研创新、成果转化技术服务条件。
食品安全与营养(贵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已凝集来至美国、瑞典、英国、荷兰等国内外大数据分析、食品安全、文化传播专业的人才和技术专家133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11人,海外留学人员5人,曾有华为、惠普、英特尔、携程等著名企业工作经历5人。食品安全云特别聘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等40余位专家担任顾问,形成了食品安全科技产业化创新群体和商业营运的组织机构和人才保障体系。公司2014年获得云上贵州大数据商业模式大赛单项奖,2016年入选高新技术企业,获得双软认证,成为2017年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首批重点企业,获得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状。
截至2017年9月27日,食品安全云已集聚了23506家食品生产经营企业54945件食品的信息,积累了近2.86亿条数据,其中,企业信息1506万条,检验检测数据15003万条,监管数据2194万条,标准407万条,舆情数据9502万条,并可及时提供需求、信息咨询、决策参考分析和科普教育服务,初步形成了大数据的基础。
食品安全云,在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的建设过程中,在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浪潮中,快速前行,正在成为中国云。
干部队伍和科技人才团队建设有新内容。深入推进创新人才团队建设,2016年考核科技创新人才团队13支,验收5支,中期检查8支。尤其注重拔尖人才和学研带头人的培养,“两站三基地”建设取得新成效:高层次领军人才培养取得重大突破,1人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博士后进站3人,引进培养博士10人,“甲秀之光”人才3人。 (作者单位系贵州科学院)
成果产业化有序推进。抓好在研项目的运行管理,2016年省院合作项目16项,区院合作项目8项,项目总投资5499.65万元,科技计划投资2010万元,涵盖体制机制改革项目4项、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20项。据不完全统计,该院组织申报专利等知识产权140余项。在科技成果转化产值、科技服务上喜获丰收收入4.8亿元。
平台建设 蹄疾步稳
面向媒体,食品安全云通过大数据发现食品安全热点、敏感点问题,制作专题片、动漫作品等,阐述清楚食品安全的问题,进行食品安全科普,传播正能量,推动遵纪守法食品生产企业的进步,避免片面报道引起盲目恐慌。
#p#分页标题#e#通过这些系统的建设,实现政府、食品企业、检验检测机构、消费者的互联互通,促进信息交流;实现各社会主体食品安全数据的采集,进行分析挖掘,并提供信息服务,在产品溯源、风险预警等领域开展信息服务,丰富了食品安全大数据的内涵。
贵州省领导一直高度重视食品安全云平台建设工作,并作出重要刚批示,“食品安全云”和助推食品药品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成绩来之不易。分管副省长也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专门部署加快食品安全云平台建设有关工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推荐参加了食药局信息中心牵头的支撑计划项目;经省科技厅推动,科技部将食品安全云纳入食品安全创新工程,成立了食品安全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诚信联盟,贵州科学院成为秘书长单位,79家机构加入联盟。认监委论证、批复贵州省分析测试研究院建设“食品(云技术应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营养学会营养大数据与健康管理工作委员会成立,贵州科学院出任主任委员。食品安全云“打造食品安全云,构建‘互联网+’食品安全的社会共治模式”遴选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的《中国“互联网+”行动百佳实践》案例。
面向消费者,开发的“食安测”手机软件已经上传到360等手机应用市场,消费者可以通过“食安测”手机软件,对进入食品安全云数据库的超市食品扫码,获取食品品质信息,购买放心食品。
食品安全云自构建以来,一直得到发改委、科技部、认监委等部委和省委省政府等各级政府部门高度关注和支持,分别从项目、资金、数据、平台等层面给予支持,推动食品安全云快速发展。
#p#分页标题#e#十八大以来,贵州科学院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五大”发展理念,省委省政府重大工作部署和贵州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贵州科学院实际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在科研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向党的十九大提交了一份高分答卷。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贵州科学院继往开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业态发展 如履春风
6月16日,贵州科学院举行“莱索托计算机软硬件及网络技术培训班”开班仪式。
政府支持 “云”护四方
激内力 促改革 谋发展
……
一边是“食品安全云”为进入京东网销售的商家提供检测服务,把好入口关,一边是为顾客提供食品安全信息查询服务,把好出口关;
特别是在贵州省黔货出山风行天下泉涌工程中,贵州科学院成立专班,携食品安全云参与省商务厅专班,为优质农产品提供检验检测、产品认定等服务,在加强品牌塑造的同时,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有力助推了产品的推广和销售。
宋宝安院士在贵州省科学院举办的科研文化讲坛上,与听众分享做科学研究的切身体会。
面向餐饮业,形成了餐饮类企业食品安全保护的技术体系。在食堂内,师生员工不但可以通过查询终端了解食材的安全状况,还可以通过视频查看后厨的加工过程,“食品安全云”提供的检测、查询、视频监督等信息服务,实现了食品生产全覆盖。
科技创新持续向好。2016年组织完成申报、省部级、地州市级等科研项目246项,其中,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1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8项,省科技计划项目91项,院青年基金项目26项,院省级科研专项14项,2017年度省科技计划项目86项。
面向电子商务平台,“食品安全云”和京东、中国农高网、贵州电子商务云等电子商务平台合作,为互联网交易食品保驾护航。在京东网上,“食品安全云”提供了在线检测和产品认证查询两项服务,为进入京东网销售的商家提供方便快捷的检测服务,把好入口关,为购买食品的消费者提供食品安全信息查询服务,把好出口关,形成了电子商务平台食品交易的信息服务体系。
以上这些只是“食品安全云”在日常生活中,提高群众认同感的一个个具体的案例,但以下这组数据则着实体现了自构建“食品安全云”以来取得的成绩。
一边是通过“食品安全云”认定才能进入北京华联,一边是顾客通过超市终端查询了解食品营养性和安全性状况;
一边是“食品安全云”提供的检测、查询、视频监督等信息服务,一边是在平坝区的学生食堂内,师生员工可通过查询终端了解食材的安全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