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科溯源

www.bluearp.com

福建人大专题询问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如何护卫“舌尖上的安全”?

2017-10-02 08:00:27

福建省林业厅厅长陈则生介绍说,福建是竹笋主产区,竹笋生产面积分布广、品种多、面积大,竹笋的面积达到1601万亩,在排位。

福建人大专题询问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如何护卫“舌尖上的安全”?

“我想问食品药品监管局和公安厅,如何打击食用农产品的谣言,比如说去年一段时间说紫菜是塑料做的,对此是如何处置和打击的?”福建省人大代表林哲龙提问。

“我们平时看到农民肩挑手提来卖的农产品,是否也进行监测?”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林依标提问,并把问题抛给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人民网网友“笑看人生”提问:在电视和网络上曾经报道过“40天速生鸡”,是鸡出生40天后可以食用,生长期这么短的鸡能不能吃、吃得安全吗?

此外,要加强主动引导,对已经出现的食用农产品的网络谣言,及时跟行业监管和宣传部门、媒体密切配合,及时发声,澄清事实,公布真相,正面引导舆论,防止谣言伤农。

食用林产品,如何监管?

如何处置、打击“网络谣言伤农”?福建省公安厅副厅长杜清森表示,对网络谣言的案事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速生鸡,能不能吃、吃得安全吗?

同时,公安机关对近年来办理的案件进行梳理、剖析,结合食品安全宣传周和公安机关网络安全宣传月等专题活动,充分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介广泛宣传,让群众不信谣、不传谣。

农产品进城,如何监测?

福建人大专题询问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如何护卫“舌尖上的安全”?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徐平提问

具体说,是对涉及恶意制谣传谣的违法犯罪行为,公安机关将时间组织精干力量进行查办,迅速开展落地核查,收集固定证据。对达到刑事立案标准的,公安机关将分清情况,以涉嫌滋事、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等罪名立案侦办,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尚不构成犯罪的,将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罚。

“土地是食品安全很重要的保障。”福建省环境保护厅厅长朱华在回答时指出,福建省已在率先出台土壤污染的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污染防治的要求,把农用地作为重点,“我们到2020年农用地的安全利用率要高于的平均水平,达到91%,2030年达到95%。”

福建人大专题询问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如何护卫“舌尖上的安全”?

福建人大专题询问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如何护卫“舌尖上的安全”?

福建人大专题询问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如何护卫“舌尖上的安全”?

“这种鸡养殖过程中不能用激素,用激素反而长得慢,长得不健康。所以我们作为专业部门,从食品安全的角度跟各位报告,这种鸡可以放心食用,是安全的。”借此机会,黄华康也友情提示,这种鸡由于养殖时间太短,口感和风味受到一定的影响,喜欢吃的人可以到西餐厅,自己家里吃可以采取油炸的方式,如果拿去炖汤口味会受到影响。

福建省环保厅厅长朱华回答提问

林凤祥介绍说,近年来,福建食药监部门要求市场要在农产品进场的时候进行检测。目前,福建全省有43个食用农产品的批发市场,这些批发市场全部建立了检验机制;还有706个农贸市场,在这些农贸市场当中有353个建立了检验机制。

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林凤祥回答提问

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林凤祥在回答时首先表示,福建严把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的准入关,要求食用农产品进入集中交易市场,销售者应当提供产地证明、合格证明、购货凭证。

此外,加强竹笋生产方面科普宣传,制作了《福建省毛竹林丰产高效培育技术》光盘和小册子发到林区去,搞标准化体系建设,并逐步建立健全;对主产区的土壤环境和笋产品定期进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进行解决。

福建省副省长黄琪玉携环保、农业、食药监等11部门主官“应考”

农用地污染,如何管控?

福建人大专题询问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如何护卫“舌尖上的安全”?

“现有存在的问题是鲜笋的生产涉及到千家万户,监管方面难度相对比较大,有个别农户生产不是太规范,有些地方发现土壤有些重金属超标,这对竹笋的生产,特别是质量安全有影响。”陈则生实事求是,直面问题。

主持当天询问会的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彭锦清表示,在对网友提问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分类后,发现网友提问的主要关注点涉及到农产品生产、产地环境治理和保护、农业投入品的管理、水产品的安全监管、农产品产地的准出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等方面。

福建人大专题询问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如何护卫“舌尖上的安全”?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吴南翔回答了另一位人民网网友“来自星星的你”的在线提问,并福建如何应对赤潮灾害作了介绍。

#p#分页标题#e#

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林凤祥介绍说,当前,福建省食品安全总体状况稳定向好,社会共治氛围日益浓厚,但是由于食品安全的敏感性、传播媒介的多样性,舆论环境的复杂性,围绕食品安全的各类谣言时有发生,引发社会公众的担忧和恐慌,也影响了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

人民网福州9月28日电 (詹托荣、邹家骅、吴舟、姚璐莹)蔬菜农残是否超标、猪肉有没有含瘦肉精、如何知道海鲜有无被污染……随着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食用农产品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

朱华介绍说,福建在农用地污染方面主要坚持原则是预防为主,风险管控。主要采取了几个措施:一是实施农用地的分类管理,二是强化重点污染源的监管,三是构建土壤环境的监控网络,四是严厉打击环境的违法行为,五是有序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构建全方位农用地污染治理体系。

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换句话说,在食用农产品中,林产品占有一席之地。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徐平发现,老百姓非常关心食用林产品的安全,他问:“针对竹笋等食用林产品是如何监管? ”

福建省海洋渔业厅厅长吴南翔回答网友提问

28日,福建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专题询问福建省政府关于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情况。福建省政府副省长黄琪玉携环保、农业、食药监等11部门主官“应考”,回答了常委会组成人员、省人大代表和网友关心的问题。

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关注度非常高,为了能够实时回应社会的关切,此次福建省人大专题询问通过人民网等进行全程图文直播,会前发布公告,开设了网友提问窗口。

林凤祥列举说,比如,从2016年下半年到2017年上半年这一段时间,关于食品谣言比较多,有注胶螃蟹、塑料紫菜、塑料粉丝、棉花肉松等谣言集中高发,尤其塑料紫菜对福建影响比较大,造成了比较坏的社会影响,甚至波及到。

在调研中,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翁卡了解到,福建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存在农用地污染,特别是在一些工业区周边污染比较严重。为此他提问,如何做好这方面的管控?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翁卡提问

这个问题,福建省农业厅厅长黄华康来回答,他认真对待,首先详细介绍了“速生鸡”的来源。这种鸡从美国引进来,跟中国传统农家养的鸡不一样,不是地方品种,是按照现在的一种技术,通过杂交形成的一种品种,“这种鸡一个特点是长得快,出栏时间短,块头大,一般出栏是有5斤到6斤。”

人民网图文直播专题询问会

网络谣言伤农,如何打击?

陈则生说,针对这些问题,福建主要是促进竹子的科学、可持续经营,竹笋产地管理提倡套种阔叶树等方式,这样土壤养分多一些,水土保持好一点,“再一个是严格控制农药跟化肥的使用,竹笋外面有笋壳包着,所以农药影响不是太大,但是我们还是要控制使用量。”

(责编:林东晓、张子剑)

监督工作是人大的法定职责,监督法规定7种监督形式,询问是其中一种。2011年以来,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已经进行了7次专题询问,所询问的议题都是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一些重要事项。 

蓝城云软件产品收费标准

二维码应用云溯源

联系我们
现在注册,即可享受免费生成二维码溯源
蓝城云微信
购买咨询
溯源解决方案
灵活的合作方式
1对1贴心售后服务
2017 bluearp.com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07110号-1
溯源软件,溯源系统,二维码溯源,溯源管理软件,查询真伪,二维码溯源2222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022-82939965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 8:30-18:00
7*24小时咨询热线 业务咨询

许经理 13001001853

项目咨询

闫经理 13051250015

王经理 13051210015

扫码关注
扫一扫关注溯源案例
返回顶部
022-82939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