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食药监局深化“放管服”改革 助力医药产业
2017-09-27 08:00:23
优化办事流程,提升服务力。优化办事流程,将即办件数量增加到43项,窗口现场办结率提高到60%;将特殊药品许可经营许可办结时限由原10个工作日调整为3个工作日,其他需进行现场检查的由原12、14、20个工作日统一调整为一周办结,办结时限提高了58%。创新技术支撑,推行“互联网+服务办事”,市县乡三级食药监全部实行网上受理、预审、核查、签批、公告等全程信息化审批,受理申请时,通过数据中心直接共享申请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及“身份证”信息,不再需要提交相关复印件。网上办理食药监许可(备案)多跑一次,年底争取达到“办事不出门”目标。1-8月全市网上申请12365件,公示办结许可信息9811条,许可中共享“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信息9531条,共享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等自然人“身份证”23224条。推行“互联网+服务自律”,免费为食品生产经营者提供食品溯源子系统,及时将日常监管、监督抽检、诚信评价等监管信息反馈给生产经营者,为企业免费建立起“健康档案”,适时提醒生产经营者守法经营。1-8月,全市170家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免费使用“食品溯源子系统”记录进货信息83972条,记录销售信息161205条。“互联网+服务消费”,将监管知识、监督抽检信息、诚信信息、食品溯源信息分享给民众,指导消费者安全消费食品药品。1-8月,网上采集申投诉信息607条,向民众分享食品检测信息13973 条,分享诚信(2016年度)信息29886条。
事中事后监管,维护公信力。制定了《宜昌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双随机一公开”实施细则》,确定宜昌食药监局本级随机检查人员库41人,随机检查对象名录596家。今年上半年随机检查了18户监管对象,发现、处理问题企业16户,公示处理情况18项。制定了《宜昌市食品药品安全信用分类管理办法(试行)》,全面规范宜昌市“四品一械”生产经营信用信息的采集、归集、评价、联动奖惩、公示等行为。在《智慧食药监综合服务系统》部署了“诚信管理子系统”,与《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部门协同监管平台-湖北)》实现对接,建立起联动奖惩机制。今年一季度,全市系统对29739家“四品一械”市场主体2016年度的信用状况进行了评定,评出A级1684家、B级27001家、C级1054家,评定结果适时分享给了民众。加强常规监管,对茶叶、白酒、食用植物油、小食品进行单品治理,对小餐饮、小作坊、小摊贩等业态进行综合治理,对校园、幼儿园等重点部位进行精准治理,对原料药、中药生产企业实施风险治理。1-7月全市监督抽检食品6211批次,不合格201批次,不合格样品检出率3.24%;快检食品6730个批次食品。抽验药品化妆品329批,抽验结果不合格3批。上报ADR报告2032份,其中新的、严重的报告583份,占报告总数的28.69%;MDR报告308份,其中严重伤害报告191份。查办食品药品违法案件1428起,罚没总计482.12万元,案件数和罚没款数较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7.54 %和24.7%。涉刑移送食品药品案件16起,刑拘6人,起诉3人。
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郭慧)近年来,宜昌食药监局围绕“活力”放权,突出“安全”监管,提升“品质”服务,着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助力宜昌市医药产业大发展。取得较好效果。
2014年以来,宜昌食药监局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承接省局下放的《食品生产许可证》等15大项60个子项的许可备案事项。将《食品经营许可证》和《药品经营(零售)许可证》等4大项27子项申办事项的许可(备案)权下放至各县市区食药监局。通过承接、下放许可(备案)事项改革,宜昌食药监局现保留18大项70子项行政许可(备案)项目。改革前,县市区民众申请办一个药店,需要跑到市行政服务中心办理。现在,在本县市区的行政服务中心可以办好《药品经营(零售)许可证》,制度性成本较低了,大大激活了创业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