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者讲述食品安全之变背后的故事:从触目惊心到吃用放心
2017-09-19 08:00:28
五年后,吕虎贲“过早”很随意,随便进哪家店都很放心。
到了超市或集贸市场,孙途辉喜欢随手拿起包好的青菜等,用手机扫描外包装上的二维码。
为破解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难题,在宜昌,自2014年开始,食药监、公安等部门每月联合执行专项行动,抽检豆制品、面食等食品700余例。
孙途辉是湖北省宜昌市公安局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大队大队长。
部分生产者往黄酒里加添加剂,以提升黄酒的劲度和口感。
核心提示:食品安全这五年有哪些变化?《法制日报》记者走进一线执法人员,试图从食品安全监管者的角度对此进行解读。
质量安全可溯源
感觉牛肉颜色有点不对劲儿。吕虎贲他们进店查看,发现了该摊贩操作间内存放的红色粉末状“染色剂”。
食品安全之变,需要每一个参与者从内心深处对法律、对安全产生敬畏。
移动互联网时代,外卖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各地监管部门对外卖食品安全监督检查也提档升级。
除了可溯源,宜昌还从源头上监管食品安全。
五年前,吕虎贲不敢在街边早餐店“过早”。
案件查处了,吕虎贲他们却在反思:如何堵住监管漏洞?
TAG: 孙途辉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办案数据显示,食品药品非法添加类的案例,在2013年下半年至2014年上半年共发生了5起,但在专项行动施行之后,迄今为止,宜昌全市这个数字依然是零。
然而,在一段时间,襄阳“牛肉面+黄酒”从美食成了“毒”食。
“鉴定结果显示,辖区内所有早餐店使用的黄酒都不含有害成分。”吕虎贲欣慰地说。
“牛肉面+黄酒”,是襄阳人的,也是很多外地来襄者必定要品尝的美食美酒。
……
几个月前,还是在相同的地点,黑暗的用餐环境、满是油污的墙壁、杂乱堆放的垃圾。
2015年上半年,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在对辖区内的小餐饮店走访时,发现了这家卫生环境脏乱差的面馆。
2014年春节前后,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公安局联合当地食品药品监督部门查处了一个生产豆芽时非法添加“无根水”的小作坊。
“扶持生产豆腐的小作坊成为企业公司,不但是规范了食品安全问题,更是打造出老百姓放心的早餐工程。”刘勇认为。
“拥挤的布局、混乱的生产和用餐环境亟需整治。”樊城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综合科科长刘勇说,在政府对小餐饮店改革的奖励补助措施下,他们通过向店主宣传,动员面馆整改成现在干净整洁的模样。
一项由区政府出资奖励补助、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督办小餐饮店改革的行动,让这家热干面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强监管带来食品安全好成效。今年8月3日,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批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名单”中,湖北武汉、襄阳、宜昌荣登榜单。
整改扶持两手抓
吕虎贲如今的放心,不是“盲目自信”——除了涉牛肉面食品安全问题基本上已是“零发案”,还有早餐店的一些小变化。
操作间里锅碗瓢盆、油盐酱醋摆放整齐、一字排开,生产食品的店员戴帽、戴袖笼、戴口罩。
“你去看看,现在有很多早餐店,卖早餐的都戴上了帽子和卫生手套,还有口罩。这种细小之处,反映的是从业者对食品安全的敬畏之心。”吕虎贲说。
近年来,樊城区太平店镇作为豆制品盛产地,越来越多的小作坊加入了生产豆腐的行列。然而,大多数的小作坊生产流程简易,操作也极不规范。
在日常采访中,记者与食品安全监管者交往甚多,感觉他们在以执法者身份面对不法行为的同时,也是一名普通的消费者,他们的行为不仅关系到千千万万百姓的餐桌安全,实际上也关系到他们自身的食品安全。
从监管者的角度看食品安全之变,应该是全面依法治国这五年推进食品安全法治化的见证。
ga_googlefillslotwithsize("ca-pub-0119746079916199","food_zixun_test_top_620x90",620,90);
为了堵住这一漏洞,樊城区公安机关和食药监部门相互配合,进行“地毯式”全方位检查,对辖区每一家早餐店使用的黄酒提样鉴定。
“扫一扫,知道这把青菜是哪里种的、谁种的、用了什么农药、用量多少……”孙途辉笑着说,这算是自己的“职业病”。
2015年10月,襄阳市公安局樊城分局治安大队行动中队联合辖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展开例行检查,在丹江路菜市场摊贩发现线索。
除了像这类脏乱差的面馆,樊城区还有不少卖豆制品的店铺也引起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注意。
大数据时代,宜昌将食品安全的监管与智能科技相结合,实现了水果蔬菜农产品入市备案可“溯源”,与物流结合,形成了从田间到运输再到售卖全环节可检测。
说起黄酒,吕虎贲头疼的是那些小作坊。
如果不是亲眼看到,谁也无法将这两个场景联系到一起。
强力之下,结果自然是可喜的。
为了从源头治理豆制品的安全质量问题,樊城区食药监局在众多的店铺中,选择出了基础相对较好的一家,重点扶持培育。
作为襄阳市公安局樊城分局治安大队行动中队中队长,吕虎贲负责食品安全领域的案件查处工作,曾办理过一批涉及襄阳牛肉面食品安全问题的案件。
□记者手记
“制定了联合行动机制以后,我们每个月至少会做一两次例行检查,有的月份达到了三四次。”吕虎贲说。
监管者讲述食品安全之变背后的故事:从触目惊心到吃用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