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骗局屡屡上演,防范之心不能大意
2017-09-19 08:00:27
挂在摊位上的微信支付二维码,不知何时被人动了手脚,粘上了骗子制作的二维码。9月3日上午,在柳州市北站菜市卖猪肉的何女士,因此损失了700多元。(9月4日《南国今报》)
从报道中获悉,当地警方己对这两起利用假二维码诈骗案件进行走访调查,若抓获将严惩不法之徒。如何避免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建议市场管理方也安装监控设施,完善夜间巡查制度,加强市场安全管理。此外,作为经营户,日常应当注意保护好自己的二维码信息,尽可能做到开门、开摊经营使用前,都要检查一次,看看自己的二维码是否被更换,并安全、小心使用。同时,作为消费者,也当养成这样的消费习惯,在选择二维码支付时,扫码后确认支付前应主动与店主核实收款人是否正确,不给诈骗者有任何空子可钻。(黄富维)
现在扫一扫二维码,可完成支付,免却了现金交易的诸多不便,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被经营者和消费者所接受。不过,对于二维码支付存在的缺陷,以及如何防止不法之徒利用假二维码诈骗,也必须引起足够的警觉。
窃贼利用假二维码诈骗成功,笔者认为,当中至少暴露了三方面的问题。一是集贸市场的夜间安保有漏洞,以致窃贼潜入市场修改经营户的二维码,也无人觉察;二是有的经营者对个人使用的二维码缺乏应有的安全管理意识,对涉及到个人资金交易的重要信息资料,收摊时也不妥善保管,竟随意放在摊位上过夜,有的甚至印在店门头上,这让窃贼可轻松“偷梁换柱”而不被发现;三是有的买卖双方在选择二维码支付时往往只注重对金额的核对,而忽视对支付方信息核实,使窃贼有可乘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