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带你看展览】中国雕塑百年全展示!看
2017-09-10 08:00:32
与6号展厅相对应的4号厅还有紧邻的2号厅,呈现的是“多元交响”板块,“多元交响”放眼改革开放以来雕塑领域的多元创造。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雕塑界在艺术观念和文化意识的表达方式上发生了转变,逐渐由审美追求走向文化追索,从纯语言形式的探索转变为对观念的探讨。新时期的中国雕塑将日常生活经验与大众媒介融入雕塑创作,多元的形式语言与观念创新在变换的展示空间中为雕塑艺术建构了多重阐释维度,拓展了雕塑艺术本体的内涵。新时代的雕塑家多从微观的视角对各种材料进行混编、重组、延拓,在“物”的视野中重新定位“人”在无穷大和无穷小的时间与空间概念中的位置。雕塑也更多地与建筑、绘画、表演等艺术相互融合,强调与大众交流的更多可能性,借助大众文化的资源展现更具当代文化特征的生活样貌。新一代雕塑艺术家们对于过去的具象、抽象争论不再纠结,而是更加重视如何有效地运用多元的手段来传达思想与观念。
“溯源追梦”展厅现场
王临乙 焦裕禄1956年 中国美术馆藏
韩美林 马 2001年 84×17×67cm
“时代丰碑”展厅现场
摘要: 中国美术馆外景 2017年9月6日,“首届雕塑艺术大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览以20世纪以来的中国雕塑艺术为切入点,对中国美术馆馆藏及当代创作雕塑作品进行梳理、研究。展览展出中国百年以来316位雕塑艺术家的精品力作590件,分为砥砺铭史、塑魂立人、时代丰碑、匠心着意、多…
鲍海宁 升华的征程 2011年 50×102×138.5cm 中国美术馆藏
《永远盛开的紫金花》
司徒兆光 牦牛 1976年 12.5×22×17.5cm 木 中国美术馆藏
溯源追梦
“溯源追梦”展厅现场
在圆厅的后面,拱厅里面呈现的是“溯源追梦”板块,展示的是从1915年到2017年出版的与雕塑相关的部分杂志、书籍、画册,汇集了《良友》《北洋画报》《上海画报》等刊物,展现了百年来中国雕塑界对中外雕塑家及其作品的研究与传播,也整理了王济远、张澄江、熊松泉、叶绍钧等编纂的一系列雕塑著作。中国百年雕塑的视觉呈现而言,雕塑实物是的造型载体。然而,由于许多雕塑的原作没能得到有效的保存,遗失、损坏现象严重,因此以文献与图像的形式来呈现上世纪初期以来的雕塑脉络与艺术实例显得尤为必要,也成为本次展览的学术特色。
展厅现场
花乱开 中国现代书法30年“ 2016.11.21 - 2016.11.29
时代丰碑
中国现代城市雕塑发端于20世纪初,一开始便交织着殖民压迫的屈辱与民族自强的激愤。近百年来,中国几代优秀雕塑家把自己的成长之路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事业交汇在一起,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同整个民族的命运紧紧维系在一起,为民族的解放,的富强创作出感人至深的艺术作品。随着改革开放成为时代的命题,城市雕塑创作的核心任务是推陈出新,创造出反映时代的艺术作品。这一时期的雕塑创作在材质、风格、美学、文化等方面呈现出多元繁荣的局面。新时期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逐渐成为改革创新文化表现的主题。1982年城市雕塑规划小组的成立,更是在组织建构上对城市雕塑的科学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吕品昌 《阿福》
黎明《崛起》
首届雕塑艺术大展 2017-09-06~2017-09-17
“溯源追梦”展厅现场
穿过8号厅,我们来到的是“时代丰碑”板块,这一板块主要探索中国现代城市雕塑的发展变迁,在这里我么可以见到著名雕塑家潘鹤创作的《开荒牛》,这件作品如今已经成为深圳这座城市的象征,此外还可以见到国务院赠给香港的《紫金花》、《黄河母亲》、《雨花台烈士义组雕》等。
王合内 鹿 1962年 33.5×26.4×10.5cm 中国美术馆藏
杨冬白 饮水的熊 1984年 中国美术馆藏
多元交响
韩美林《鸡》
吴为山《天人合一——老子》
何鄂《黄河母亲》
王克庆 朱自清像 中国美术馆藏
尹积昌等《五羊石像》
《雨花台烈士义组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