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虹“转型进行时”系列报道:虹信软件外销业
2017-09-06 08:00:21
在绵阳市高水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市民李女士购买20余斤大蒜后,电子秤“吐出”一张印有大蒜品种、价格、买卖双方信息和一串数字的小票,这串数字便是20斤大蒜的溯源码。如果产品质量出了问题,消费者可凭借追溯码查到问题产品的来源……这是2015年,四川虹信软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虹信软件”)为绵阳做的一个商品溯源项目。 关于转型: 当下,蜕变后的虹信软件正谋划着下一个5年发展规划,“未来规划的立足点是活在当下、赢在未来。”刘嘉陵说,除了巩固对传统企业提供的信息化服务带来稳定客户和现金流外,还要发展增值业务,“这一块如果做好了,3年内可再造一个虹信。”刘嘉陵希望,紧抓财务共享、军民融合等风口业务,并且在智慧城市等创新业务方面取得突破,“比如智能制造、智慧商业、商品溯源,这些新业务我个人期待值非常高。” 2008年3月,顺应长虹向服务业转型的战略,刘嘉陵带着原长虹IT部门的50多名员工成立了四川虹信软件有限公司,“除了继续服务长虹内部,也开始将在长虹内部积累的团队服务能力社会化。”虹信软件总经理刘嘉陵说。 8年时间,白春林本人也从当年的职场“菜鸟”成长为能够独挑大梁的“领头羊”。白春林甚至很感谢公司转型带给他的机遇,“转型后的我像井底之蛙看到了另一片天空,不仅个人能力得到了提升,我还给公司带来了收入,与平台共赢,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实现了个人价值。”
部门8年业绩翻10倍 转型让我看到另一片天空 转型后的年,刘嘉陵和团队也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从甲方突然变成了乙方,以前合作伙伴找我们,感觉上都是有求于我们。但到虹信,原本花钱的人变成了挣钱的人,说话做事不那么理所当然了。”刘嘉陵说,不仅如此,员工工作职能也开始发生转变上,“大家需要去和客户谈生意、做销售,这对于做IT 的技术人员而言,无疑是巨大的考验,初完全没有销售经验,只能靠一腔热血去打动对方。”他还记得,2008年公司的销售额仅有2、3000万元,甚至其中90%以上都来自长虹内部。 此外,经历了多年的市场竞争,刘嘉陵和团队的思维意识也发生了质变。他们更多的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现在客户也越来越理性,不是说单一我有什么,客户会买单,现在要多站在客户角度去思考,他们需要什么?为此,我们开通了订阅号,专做资讯为客户服务。”刘嘉陵说。 员工讲述: 然而,8年后的,虹信软件已经脱胎换骨,完全变了模样,“去年的销售额大概2个亿,70%以上业务来自长虹公司外部,人员也增加到了300多人。”谈到变化,刘嘉陵一脸自豪。据他介绍,虹信软件对外服务的行业有五粮液、泸州老窖、华润啤酒、极草等快消品企业,也有新晨动力、唐山机车、宏华集团、许继电器、长安汽车等装备制造企业,还包括中海油、云天化、BASF等石油化工企业,还有青岛软控、吉宝物流、峨眉山旅游等服务企业。 8年前,在长虹向服务业转型布局下,虹信软件成立,目前已在企业信息化服务、智慧城市、智慧商业以及商品溯源等方面形成了专业的咨询和软件服务团队。作为成功转型的典范,虹信软件从初90%以上收入来自长虹内部到如今70%以上收入来自集团外。去年,虹信软件销售额达到了2亿元左右,团队也从初的50人壮大到3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