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馆1895|探秘二 溯源1895
2017-08-22 08:01:03
- 张謇先生像 -
实业
许多人好奇公馆1895 ( )——别具一格的案名形式。公馆1895,源于对实业精神的敬重与对文化传承的追求,愿以匠心打造的居住方式致敬通城每一位奉献者,每一位热爱生活的人。
手书
公馆1895,愿和您一起溯源,感受实业精神,寻觅通城文脉。
- 上海 思南公馆 -
张謇先生创办大生纱厂,标志中国近代工业兴起。公馆1895所处任港路,亦由张謇先生一手打造。百年任港,见证中国近代城之变革。其中困难与酸楚,非常人可理解。所幸,先生倡导之实业精神仍为后人所铭记发扬。
[摘要]公馆1895原址是南通柴油机厂——代表南通近代工业的标志性建筑。公馆1895,秉承实业精神与历史文脉,打造一处人文住宅。公馆1895,愿和您一起溯源,感受实业精神,寻觅通城文脉。
1895年,是变革之年,亦是文化发展之年。上海于中国传统近代文化与西洋文化的交织繁荣之时,逐步形成上海独有海派风情文化。海派文化渐为当时中国文化的新式标签。不论富庶贵族还是军政要员,其居所多以公馆著称。
海派
公馆二字,取自张謇先生亲笔书法,分别为“陶公”之“公”,“三馆曝书防螙毁”之“馆”,张謇乃科甲出身,状元及第,书法自有根底,楷、隶、行、草兼擅,沉稳深秀,传世以行楷为多,隶书绝少见,然此副一则为隶,另则长言龙门,笔法瘦硬,纵横飞动,妙得《礼器碑》,《石门颂》精髓,偶参篆书体势,古雅清新,更是绝品中之精品。
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中国历史上变革之年。中国有三人做出各自一生中重要之选择:康有为选择变法,孙中山选择革命,张謇选择实业,他们终目标都是救国。
“公馆”一词之于海派文化的演绎,是一种地位的彰显,是一种品位的升华,更是一种人文的追求,同时也是名门望族、时代的象征。
本期探秘,从历史与人文角度出发,探通城风华,知一馆春秋。溯源1895,重读历史,感受那个时代的风云际会。
后记
公馆1895原址是南通柴油机厂——代表南通近代工业的标志性建筑。公馆1895,秉承实业精神与历史文脉,打造一处人文住宅。
- 张謇先生 手书 -
1895是中国近代史上极具意义的一年。于南通而言,更是极为重要的一年。公馆,代表着海派文化与居住理念的追求。于此,公馆1895案名诞生。
1895年12月,两江总督张之洞正式委任张謇为“总理通海一带商务”。同一时间,张謇先生下决心先在通州开办棉纺厂。于唐家闸选定厂址后,他为纱厂取名“大生”。“大生”二字源于《易经》。
- 公馆1895 项目 logo -
- 大生码头 旧照 -
1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