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科溯源

www.bluearp.com

中华文明寻根溯源之旅:走进西安鼓乐

2017-08-22 08:00:57

中华文明寻根溯源之旅:走进西安鼓乐

中华文明寻根溯源之旅:走进西安鼓乐

  陕西省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邓萌、西安南集贤西村乐社社长田孝梨向采访团记者介绍西安鼓乐。央广网记者 舒隆焕摄

  据介绍,在历史上西安鼓乐民间乐社有数十家,至今仍坚持正常活动的有周至县南集贤东村、西村、长安区何家营、西安市东仓、大吉昌、西安都城隍庙等鼓乐社。乐社成员包括农民、教师、退休工人、学生等。这些乐社代代相传,有严格的师承关系和自己的代表性传承人及经典曲目。央广网记者 舒隆焕摄

中华文明寻根溯源之旅:走进西安鼓乐

中华文明寻根溯源之旅:走进西安鼓乐

中华文明寻根溯源之旅:走进西安鼓乐

  近年来,在陕西省文化厅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大部分乐社都修建了西安鼓乐传习所,每年都在招募新学员。陕西省艺术研究院组织乐社开展“西安鼓乐进校园”大型系列活动,已经在西安、榆林、延安、北京、上海、福州、泉州、厦门及台北、花莲等地大中院校成功举办了近20场演出。此外,西安鼓乐演出足迹遍布德国、约旦、澳大利亚等和地区,多国留学生及专家学者先后来西安学习鼓乐,称其为“中国古代的交响乐”、中华之瑰宝。央广网记者 舒隆焕摄

  央广网西安3月31日消息(记者舒隆焕)“中华文明寻根溯源之旅”2017网络媒体主题采访活动(31日)在西安碑林博物馆启动。在碑林街区,西安鼓乐表演吸引了采访团媒体记者的目光,驻足欣赏、拍照采访。 央广网记者 舒隆焕摄

  2004年4月,文化部将西安鼓乐列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第二批专业试点项目;2006年5月,国务院又将西安鼓乐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西安鼓乐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央广网记者 舒隆焕摄

  西安鼓乐,又称长安古乐。是千百年来流传在西安(古长安)及周边地区的传统民间大型鼓吹乐,是中国传统器乐文化的典型代表,被称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和“中国古代的交响乐”。其乐曲结构庞大、风格典雅,至今仍使用着唐、宋时期俗字谱的记谱方式,又被称为是破解中国古代音乐史众多谜团的一把钥匙,对于研究、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音乐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央广网记者 舒隆焕摄

中华文明寻根溯源之旅:走进西安鼓乐

中华文明寻根溯源之旅:走进西安鼓乐

中华文明寻根溯源之旅:走进西安鼓乐

  媒体采访团记者驻足欣赏、拍照采访。央广网记者 舒隆焕摄

中华文明寻根溯源之旅:走进西安鼓乐

  “西安鼓乐表演者农村女性居多,男性觉得不挣钱,大多不愿传承和表演。”陕西省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邓萌认为,西安鼓乐可以走市场化道路,但容易“跑偏”,失去本真,建议文化部门多给予支持,将其传承下去。西安南集贤西村乐社社长田孝梨坦言:现在主要靠着乐社成员的热情和坚持在传承西安鼓乐。央广网记者 舒隆焕摄

中华文明寻根溯源之旅:走进西安鼓乐

  “西安鼓乐进校园”大型系列活动。资料图

  西安鼓乐的演奏形式分为“坐乐”和“行乐”两种,以其演奏风格分为僧、道、俗三个流派;西安鼓乐的曲目据不完全统计多达3000余首;单曲演奏长的可达20分钟,套曲长的可达两小时。央广网记者 舒隆焕摄

中华文明寻根溯源之旅:走进西安鼓乐

  3月30日在西安碑林街区,西安南集贤西村乐社为游客和采访团表演的曲目《水龙吟》《十美女进膳食》为西安鼓乐“坐乐”表现形式,是套取里的两个片段。曲目《红纱》为西安鼓乐“行乐”的表现形式。央广网记者 舒隆焕摄

蓝城云软件产品收费标准

二维码应用云溯源

联系我们
现在注册,即可享受免费生成二维码溯源
蓝城云微信
购买咨询
溯源解决方案
灵活的合作方式
1对1贴心售后服务
2017 bluearp.com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07110号-1
溯源软件,溯源系统,二维码溯源,溯源管理软件,查询真伪,二维码溯源2222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022-82939965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 8:30-18:00
7*24小时咨询热线 业务咨询

许经理 13001001853

项目咨询

闫经理 13051250015

王经理 13051210015

扫码关注
扫一扫关注溯源案例
返回顶部
022-82939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