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二维码乘地铁 无锡地铁“拥抱”云计算背后的
2017-08-21 08:01:22
移动支付 需解决数据上云的难题
陶杰表示,“互联网+”本质上是对现有资源进行高效整合利用,这符合中国当下经济转型的要求,也是未来发展趋势所在。不过,在一个看似小小的二维码背后,需要的是安全有效的技术支撑。
图为无锡地铁内可刷手机二维码的闸机以及乘客展示的“码上行”APP二维码。新华网严晓瑜 摄
“与百姓关系为密切的莫过于售检票系统,以往我们也听过手机刷卡进闸机,但之前无论是交通卡、银行卡、还是手机SIM卡,其实都具有物理介质。”陶杰说,无锡地铁创新性地提供无卡乘坐地铁,其实是一款互联网+APP软件,真正实现无卡化乘坐地铁。这在地铁行业内开创了先例。
#p#分页标题#e#无锡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信息管理部项目工程师王晓舜算过一笔账:扫码进站的实行,使无锡地铁在新建过程中,减少了站点内的售票机的购置,此项节约成本2184万元;传统地铁票使用量也开始减少,运行3个月来,此项节约3万余元;服务人员工作成本也因此每月节省约7.5万元。随着码上行使用占比的增加,未来成本还会逐步下降。
除了成本下降,无锡地铁信息系统在安全稳定、灵活性等方面都得到了全面提升,在资源使用率上也效果显著。据华云数据工程师介绍,无锡地铁通过分布式数据分析平台,使交通信息资源获得全面的共享与整合。精准的信息资源,包括路况、车况、客流量、对监控视频的智能化分析等,都将在时间得到反馈,借此实现精准调度,智慧交通,造福民生。
华云数据首席技术官郑军表示,轨道交通应用系统及其物理服务器分布较分散,大多分布于站点、车辆段、控制中心等地方,数据存放在服务器本机,存储设备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同时缺乏科学合理的备份恢复机制,安全保护可靠性较弱。而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形式,云计算正在发挥着它的巨大作用。
大数据整合 提升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水平
以无锡地铁1号线为例。为提升乘客出行体验,无锡地铁提出建设便民服务系统,推动智慧地铁的建设,通过对1、2号线设备系统的改造,无锡地铁率先在国内实现了以APP二维码全线网、分段计价乘车的技术,并率先实现“先乘车、后付费”的信用支付模式,实现以APP移动支付的乘车应用。
“自从坐地铁可以刷手机APP,出门都不用带地铁卡了,也不再担心卡丢了找不回来,充值更是不用排队,手机简单操作几步能搞定。”无锡年轻人傅弘卿说,坐地铁,骑共享单车能直接刷手机,减少了专门制作一卡通的费用和材料,又省钱又环保。
便利出行、智慧出行是每个城市居民的美好生活愿景。在互联网+时代,借助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可以解决很多基础问题,让出行更顺畅。作为国内首条“手机二维码乘地铁”的地铁线路,今年5月,无锡地铁首次“触网”引发人们关注。日前,围绕“无锡地铁上云初衷”与“试运营情况”等相关话题,新华网实地进行了解并对相关专家进行了采访。
比如,依托云柜构建小型商品平台,用户可以使用手机APP在线预购早饭,餐饮服务商根据订单将早饭放进云柜中,用户在乘坐地铁时使用手机APP在云柜取走早饭,从而节约早餐购买时间。当然云柜还可以为用户解决快递、二手物品线下交易、地铁纪念票销售、小商品展示与销售等各种服务。
这是位于无锡地铁大厦内的机房,海量数据每天在这里交互运算。新华网严晓瑜 摄
此外,之前地铁沿线各类商业体所发的积分由于积分积攒慢、兑换场景少、积分无法通用等,对用户来说,积分形同鸡肋,价值不高,吸引力不大。而通过平台APP,通过与各商业体合作,将地铁乘车、租借公共自行车、停车场应用作为各商业体积分的消费场景,将大幅激发各商业体所发积分的价值潜力。不仅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优惠,同时也将使各方在商业活动中的利益化。(梁鸿儒)
据介绍,从云平台上线到现在三个多月时间,“码上行”APP注册用户已达到17万人,日活用户约为3万人次。而迈出上云的步之后,无锡地铁还计划将大数据和云式移动运算业务等融入云计算中,为业务进一步拓展提供可能。
打开手机APP,把自动生成的二维码扫过地铁闸机,一声脆响,地铁闸门应声而开,这一过程仅仅不到半秒,与普通地铁卡相差无几。这是记者在无锡地铁1号线人民医院站看到的一幕,而对于不少无锡市民而言,这已是他们乘坐地铁出行所选择的一种日常方式。
无卡出行 无锡地铁开创行业先例
“码上行”APP里生成的二维码,跟支付宝的二维码类似,不过二者的算法并不一样。陶杰说,传统的二维码支付是一个瞬间过程,但是地铁的支付系统有延时,乘客完成一次完整的乘坐出行后才进行结算。这个过程中包含两个“动作”,乘客进站刷码,验证乘客的身份,出站后才进行结算扣款。
陶杰说,为了保证乘客使用的便利性,“码上行”的支付系统更具有开放性,银联、微信、支付宝、充值卡都可以给APP账户进行充值。目前乘坐无锡地铁,用户只需要打开“码上行”APP二维码可扫码进出站,实现“先乘车、后付费”的信用支付模式。
“从地铁提供的业务来说,通过物理上的交通纽带,联接了沿线各种商业资源,牵起了用户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的出行,具有资源整合的优势条件。”陶杰透露,下一步无锡地铁还将推出“地铁停车场云支付模块”“地铁公益服务功能模块”“地铁商城模块”等生活服务模块,通过整合沿线一公里生活服务及商业服务资源为手段,打造围绕用户出行的生活服务圈,终使其成为智慧无锡的重要部分。
图为乘客傅弘卿通过刷手机二维码过地铁闸机。新华网严晓瑜 摄
业内人士表示,地铁票务系统受早晚出行高峰影响,访问量存在非常明显的峰谷特征,新业务的快速上线要求IT资源弹性扩张。在传统架构中,固定的资源配置无法满足以上业务需求。2016年,无锡地铁为了打造“安全地铁”“品质地铁”和“幸福地铁”,开始了上云之旅,并与云服务提供商华云数据合作,打造了无锡地铁轨道交通云。
傅弘卿口中的便利与环保,正是当时无锡地铁决定上马“云计算”的初心。无锡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信息管理部部长陶杰说,地铁实现“互联网+”,民众可获得更加方便、快捷、优惠的轨道交通服务;地铁方可藉此提升服务,降低成本;运营方可以实现资源聚合和资源获利;政府方面则可以整合公共交通资源,实现智慧交通,绿色出行。
为此,华云数据为无锡地铁设计了互联网+便民服务系统上云的解决方案。该套便民服务系统采用扫描二维码乘坐地铁,系统产生的数据全部运行在华云数据的CloudUltra私有云计算平台上。这套系统不仅可以保护用户的信息和财产安全,更重要的是其为无锡地铁运营方节省了大量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