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网覆盖城乡监管链贯通产销
2017-08-14 08:01:20
“两大平台”实现信息化管理,破解投入品监管难题
#p#分页标题#e#无论是批发还是零售,宣州区的监管平台上都能看到销售时间、数量、流向、用途等详细信息。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局长彭晓明说:“2015年以来,宣州区共创建‘放心农资经营示范店’27家,落实高毒农药定点经营门店27家,兽药GSP认证企业74家;同时推行农药经营处方制,引导人们严格按照处方单进行病虫害防治。”
2
在农业物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农业投入品监管信息平台“两个平台”的基础上,该区还启动24小时视频监控系统,利用该系统,宣州区肉联厂实现了生猪定点屠宰进场查验到肉品出厂等各关键环节的全过程监控,在提高监管效率的同时,有效保障了肉品质量安全。
宣州区副区长陶晓海说:“近年来,宣州区以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为契机,紧紧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点环节,实行严抓重管,强化责任落实,初步建立起‘区、乡、村、企’四级监管网络,打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一公里’,有效提升了全区农产品安全水平。”
此外,监管网络还内含质量检测网络。这是一张以区农产品质量检测站为龙头,乡镇办事处和城区零售市场检测室为骨干,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检测室为基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网络,其功效不可小觑,2015年以来,抽样检测蔬菜、水果、畜禽等农产品样品合格率在98%以上。
“在政府部门的项目扶持下,我们公司投入约1000万元开展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在产品上运用二维码等自动识别技术建设,去年试运营,今年已投入使用。”安徽华卫集团禽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付田说,该公司每天屠宰肉鸡10万只左右,八成做了冷鲜鸡,每只鸡都有二维码信息,消费者扫描能知道鸡的“历史”,包括从出生到屠宰各个环节的具体信息,这样买得放心。
如此开展质量安全追溯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还有不少。宣州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局副局长汪恭智介绍说,去年以来,该区共抽样检测蔬菜、茶叶、水果、畜禽、水产品等农产品样品99778个,合格率在98%以上。
1
为了保证追溯的有效性,宣州区建立了以有效期内“三品一标”质量标志、农产品检疫合格证明、质量合格证明或产地证明为基础的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并先行在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开展市场准入试点,使产地农产品由“规模必检”转向“入市必检”,加大对不合格农产品的查处和无公害处理力度,严肃追究生产者责任,有效强化对散户农产品的监管,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机制基本建立。
编者按:作为首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单位,安徽省宣州区在监管网络建设、信息化监管、产地准出等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一方面通过“区、乡、村、企”四级监管网络的建立,打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一公里”,另一方面通过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有效破解了投入品监管的难题。而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机制的建立,也让宣州区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安全链条变得更加牢靠。
近年来,宣州区不断加大投入,以农业物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农业投入品监管信息平台为载体,大力推动农产品质量信息化监管,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现代化管理水平。
质量追溯+“入市必检”,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有效衔接
安徽宣州区的监管网络有怎样的特征?监管范围涵盖“区、乡、村、企”四个层级,监管力量互相交叉,全区共落实监管人员540人,区域全覆盖,监管无盲区。
目前,该区建立的农业物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可实现生产现场的可视化、生产环境因素的数据化和生产设备的自动化,有效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同时,按照“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质量有保障”的思路,该区投入40多万元搭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农业投入品监管信息平台,把规模化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业投入品经营主体纳入平台管理。
为打通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一公里”,宣州区先后投入655万元建立了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和乡镇办事处检测室,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也建立了自检室,健全从“田间”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监管安全链条,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位于宣州区杨柳镇的农资经营店是放心农资示范店。店主阚宏银说,他有种植和养殖两个微信群,里面有100多个种植养殖农户,平常交流农药等农资使用情况,有问题大家随时讨论,是为了实现精准施药。“有个农户反映,农产品上面有黄叶。我没有立即下药,而是拍照发给植保专家问诊。”阚宏银告诉记者,在认定为黄萎病后,指导农户施药,有效遏制了病害的蔓延。
宋本金记者杨丹丹文/图
近日,记者来到安徽省宣州区狸桥镇姜家圩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昝小马告诉记者:“现在区、镇、村、企都有监管、抽检,连合作社都经常抽检。从农产品种植到卖到市民手中都有抽检把关,这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没得说。”
3
记者来到敬亭山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站里,看到技术人员正在熟练地将蔬菜样品切片、浸液、添酶、加入显色剂,随后放进检测仪,一会显示屏显示“合格”。“为确保街道辖区种植的蔬菜、大米、茶叶等农产品质量安全,我们每天都要做农产品安全检测。”工作人员介绍说。
2008年以来,昝小马带动社员300多户,改良农田5000亩,实施绿色食品生产,其中500亩已达到有机水稻生产标准。昝小马告诉记者,宣州区完善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体系建设,对合作社安全生产起到了极大的督促作用。
为破解投入品监管难题,宣州区推行“放心农资经营示范店”创建、实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管理及兽药GSP认证管理。该区还推行农药经营处方制,在农资经营店发放农药经营处方单,按单进行病虫害防治,力争做到“对症下药”。
四级监管网络全覆盖,从种到卖都有抽检把关
近年来,安徽省宣州区一直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全区重点工作和民生工程来抓,而粮食生产先进县、生态建设示范区、农产品标准化综合示范区等荣誉的获得,又为宣州区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增加了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