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有情,溯源共生
2017-08-09 08:01:04
这里拥有富戏剧性的自然景观,冰川,高原,荒漠,田野,这样的地理跨度成了千年优良物种形成与保存,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凭借着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水土条件,缔造出与众不同的柴达木枸杞,并且勤劳的人们抓住了时代的机遇,把沙漠变成绿洲,实现生态致富梦想。
明《本草纲目》记载:“春采枸杞叶,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长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两千年来的枸杞作为药食同源,具有滋补肝肾,强壮筋骨,养血明目之功效。
对比可可西里的无人之境,“龙祖之脉”的昆仑山更是尘世中,美得令人心醉。莽莽昆仑,气势磅礴,昆仑山西起帕米尔高原,横贯新疆,西藏间,伸延支青海境内,全长2500公里,总面积达50多万平方公里,而神秘无垠的可可西里只是属于昆仑山的一部分。作为母亲河的发源地,从古到今昆仑山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 “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
枸杞具有抗旱,耐盐碱的特性,不仅提高当地经济效益,而且在防风固沙和水土保持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过去五年间,柴达木盆地沙化土地共减少2.82万公顷,年均减少0.56公顷,沙化和荒漠化土地呈减少趋势,生态环境明显有了好转。
溯源之路,青藏圣果为谁而红?
遥望昆仑山,山顶的雪洁白如玉,山下飞沙走石一片荒芜,但这荒芜却让心更加澄澈和豁达。尽管气候和地形条件极端多变,但昆仑山依旧哺育着这遍高山腹地。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日照时间长达15小时,以及来自昆仑山北麓雪域的雪融水灌溉,这片被世界称为四大超净区之一的柴达木盆地种植着一种十全功效的“青藏圣果”——枸杞。
(原标题:天地有情,溯源共生)
在这里,质朴的人们用虔诚的心感动了山川与大地。无私的山川与大地滋润着土地上的人。可以说,人们对大自然的馈赠感恩与和谐共处之情,在这块神奇的大地上表达得淋漓尽致。这里的人文与物种,高山与果实,溯源共生,和谐共融,这份情愫如连绵的高原山脉,不卑不亢,充满传奇与自然,值得珍重!
位于昆仑山以南不足三十公里,置身于有着“聚宝盆”之称的柴达木枸杞种植地。只有亲身站在枸杞地里,才能感受到枝头上那红彤彤,沉甸甸的喜悦。对比远处的荒漠,凝望着眼前一大片的红,这里的人们觉到眼前的这一切生机得来不易。
朝“圣”路上,讲述生态与致富的故事
同一领域,不同故事
可可西里,那里有施虐的风雪,吃人的沙子,甚至充满着暴力以及对生命迎来重重的挑战。影片中巡山队员告诉来自北京记者,可可西里藏语为“美丽的少女”。当一个地域被人用“少女”命名时注定了她的魅力是无法抵挡的。这里美丽苍凉,静谧安详,无声纯净,总有着令人惊叹的美丽,让人产生征服的欲望。
过去,因为地区气候,土质等先天原因,农作物产量并不高,用当地人的话说,这地“半死不活”。近年来,在政府的鼓励和扶持下,当地农户大力投身枸杞种植与生态产业。并且随着人们对枸杞作为养生食品的意识不断加强,道地的柴达木枸杞也受到市场青睐。一斤柴达木枸杞市场价可以去到80到100元,而一亩枸杞地一年可以产出1200斤的枸杞,当地农户靠着种植枸杞,一年能挣上好几十万,大大提高了家庭人均收入水平。
那些英雄没有逝去,他们的故事还没讲完
引言
2004年一部电影震撼了神州大地,很多人通过这部电影认识了那片遥远的雪域荒漠,可可西里。在地球上的无人区,一群悲壮的英雄不畏死亡,将爱化为行动的基石,保护可可西里的藏羚羊和生态环境,甚至不惜牺牲与盗猎分子顽强对抗的悲壮故事。在这无人之境的可可西里,上演一幕又一幕的悲剧,展现出理想与现实,生命与死亡交错纠缠的悲惨故事,将观众的视野再一次聚焦在藏羚羊保育行动上。
以敬畏之心,寻共生共荣之道
随着现代人养生意识的增强,富含多种人体必须的维生素和氨基酸的枸杞也逐渐在保健行业占有一席之地。而无限牌抓住这一机遇,坚持对道地原材料的高品质追求,多年来实现对枸杞的匠心培育,精益求精,用匠心精神获取消费者的一致青睐。在海拔接近3千米的高原腹地上,以打井120米深的方式,从地下抽取昆仑山雪融水进行道地原材料枸杞的灌溉与养植。正因为有如此纯净富含矿物质的水源灌溉,每逢夏季7月至8月,大漠中的枸杞才一颗颗长得水灵灵的,为昆仑山下苍茫的大漠增添了不少美艳与生机。
这是一片令人神往的地方...... 这里有可可西里的苍凉,这里也有昆仑山脉下的丰饶。对于这片土地,人们爱得深沉与凝重,因为爱而上演不同的故事,这是关于死亡与生长,消失与繁荣的故事。
位于巍峨的昆仑山下,浩瀚的柴达木盆地南侧拥有着千年野生枸杞林,这便是枸杞种植起源地,五龙沟。相传皇母娘娘升仙成道之前在这里以挖采草药为生,成道以后仍牵挂着苍生疾苦,并将自己的心爱拐杖化为枸杞树,美丽的耳坠作为枸杞果,把救人治病的枸杞留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