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魂”溯源——新疆昭苏边防“八一”活动侧记
2017-08-05 08:01:31
7月30日上午,我们驱车前往伊犁昭苏天马文化产业园,在天马塑像前大队官兵合影留念,随后参观了天马文化博物馆。昭苏天马文化博物馆位于昭苏喀尔坎特草原天马旅游文化园内,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博物馆集中展示了马和马产业发展的科研成果,并向游客推荐体验休闲骑乘、户外探险、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内容。通过讲解员的解说,我们了解到:昭苏号称“天马的故乡”,在汉代昭苏属于乌孙国,汉武帝时乌孙国曾进献乌孙马,武帝赐名“天马”。天马拥有不畏强敌,不怕牺牲,拼搏进取的无量勇气,自古以来都是军人崇拜的偶像,也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图腾之一。窦元吉是昭苏边防大队机动中队的一名中士,他说道:“军人尚武,从天马本身我挖掘到了什么是天马精神。那是一种顽强拼搏、永不退缩的英雄气概,作为一名边防军人,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和肩上担负的职责使命,要以天马精神作为从军道路上的灯塔,永远指引自己前进的方向。”
站:伊犁昭苏天马文化产业园
当沉静在“天马精神”的文化熏陶中久久不能忘怀之际,我们来到下一站——灯塔知青馆。1973年,来自北京和上海等地的80余名知识青年在这里开展生产生活,为发扬知青艰苦奋斗精神,镇政府利用两年时间建成了灯塔知青馆,这里也成了大家塑造品格、接受洗礼的红色教育基地。
夕阳西下,在回去的路上,我们听着《中国人民警察警歌》,大家内心充实,每人都明确了自己从军道路上的方向,也找到了军魂的溯源。此次寻觅之旅受益匪浅,终身难忘。
第二站:灯塔知青馆
知青作为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社会群体已被载入史册,作为一个有知青经历的过来人而言,它是生命的一部分,是自己在宝贵的青春岁月远离熟悉的都市生活,上山下乡,在艰辛的农业劳作中认识社会,感悟人生,在艰苦的环境中体味付出、奋力拼搏的难忘历程。正因为知青们无私地奉献着他们的青春,才换来了现在的彩色、科技生活,才能享受着现在科技带给我们的便捷生活。而作为边防军人的我们,更要学习知青那“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崇高品质,永葆“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政治本色,扎根边防、卫国戍边,用青春和热血守候这边土地的安乐祥和,这才是我们一直不懈努力去追寻的奋斗目标。参观结束后,我们集合拍照留念,面对着鲜艳的五星红旗,我们举起右拳,大声喊着“我宣誓: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服从命令,严守纪律,英勇顽强,不怕牺牲,苦练杀敌本领,时刻准备战斗,绝不叛离军队,誓死保卫祖国。”声音铿锵有力,回音阵阵,身为一名军人的荣誉感、自豪感不禁油然而生。
中新网新疆新闻8月1日电(郭天乐)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来临之际,为追本溯源、不忘初心,新疆昭苏县公安边防大队官兵开启了寻觅“军魂”溯源的难忘旅程。
- 上一篇:追根溯源铁矿石的起底
- 下一篇:点赞!首位农业物联网领域企业家担任安徽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