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电脑“管”农田手机“种”瓜菜
2017-08-05 08:01:08
“不仅仅是做套软件,而是先做标准生产。”李国强说,通过与省农科院园艺所的合作,先制定果蔬标准化生产规范,同时接入农业物联网数据,多利用摄像头、传感器,减少人工输入。“溯源信息是来自生产管理系统的照常操作,而不是刻意去收集”,从生产管理过程出发,做到了“有图有真相”。
3、信息化引领农业产业升级
李国强介绍说,安装在蔬菜大棚的温室智能管理控制系统,能够实时了解包括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度、二氧化碳、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等参数,还能智能控制设备的开关状态。并可设置手动、远程、现场遥控器三种模式。
“这是我院农业信息技术研发的一次全面展示。”魏蒙关指出,农业信息化团队应继续加强对农业信息的理论方法研究,加快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主动适应“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加强农业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技术的融合发展,继续引导各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农业信息技术的有效转化模式和可持续发展机制,为河南现代农业强省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1、足不出户查看作物长势大棚管控智能化
180亩农田,如何实现有效管控?坐落于西华县农科所的智慧农业示范基地的作物生长远程感知平台上,通过大屏幕,能够实现随时随地查看作物生长状态,足不出户可以看到“苗情、墒情、灾情、虫情”。一旦空气温湿度和土壤温湿度超过正常范围,还可以实现自动短信提醒,通过开发平台的pc、web、手机app三个版本,即使在移动终端,也能够实时查看。
手机扫描二维码,蔬菜生产管理全过程清晰可见,这是省农科院农信所自主开发的蔬菜生产管理及质量安全溯源系统为消费者带来的便利。从地块管理、农资管理,标准化生产的全过程信息终通过溯源系统展现。
TAG:
当前,信息化、网络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大趋势,信息化既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推动力量。“十三五”农业科技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努力在农业信息化领域取得一批原创性科技成果和关键技术产品,使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省农科院党委书记魏蒙关认为,信息化手段的引入,加速了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方式的变革,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可视化、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农产品生产、流通、加工各环节的全程追溯等,推动了农业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引领农业产业升级。
2、种植全程可追溯产品安全有保障
河南:电脑“管”农田手机“种”瓜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