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访黄浦江源——滴水溯源 点亮浦江”活动在沪举行
2017-07-29 08:01:11
    
    汇聚一涓浦江水,寻回一份源头情。31日晚,“重访黄浦江源——滴水溯源,点亮浦江”活动在沪举行,上海市宝山区、浙江省安吉县共同向浦江沿线河长们发出《共护一江水,呵护母亲河》倡议书。当晚,“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安吉”字样点亮上海夜空,也点亮了上海和安吉的地缘、人缘、商缘亲情。
    2016年,中央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明确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的污染治理。目前,上海已全面推行河长制,按照分级管理、属地负责的原则建立了市、区、镇三级河长体系。作为黄浦江的一头一尾,此次由上海市宝山区与浙江省安吉县共同发出的《共护一江水,呵护母亲河》倡议书不仅号召突出河长制度,还倡导形成人人监管、全民参与的治水格局。倡议书尤其关注河长制度建设,希望将“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贯穿到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各个方面。
    
    据介绍,2016年度安吉成功跻身百强县。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4.87亿元,五年年均增长8.2%;实现财政总收入60.3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5.85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4358元和25477元,五年年均增长9.4%和10.2%;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1年的10.8:48.7:40.5调整到8.2:44.4:47.4。
    深化引领河长制“共护母亲河”倡议书发布
    
    亮灯仪式现场,上海和安吉“水之缘”的早发现者、上海长三角人类生态科技发展中心理事长陶康华教授表示:“点灯仪式也点亮了两地人民心手相依、手足共存的关系。”十几年后“重访黄浦江源”,陶康华深感如今的安吉不仅深入推进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还较好地处理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走出了一条独具安吉特色的发展之路,为“两山”理论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安吉方案”。
    “重访黄浦江源”主题系列活动自去年12月启动以来,由专家和媒体组成的上海寻访团一路“寻根”至安吉,共访黄浦江源。作为“重访黄浦江源”系列活动之一,亮灯仪式将活动再次推向高潮。当晚,“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安吉”的字样在黄浦江畔的上海中心点亮。632米是沪上高楼上海中心的高度,400公里外几乎相同的高度,于林海幽谷之中有一潭清水,潭上巨石相垒刻有原上海市委书记、市长汪道涵所书“黄浦江之源”五个大字。几乎相同的高度,守护着共同的母亲河,夜空中的这抹亮色也点亮了两地人民的情谊。
    宝山区有关负责同志表示,携手黄浦江源所在地安吉共同发起“保护母亲河”的倡议很有意义,宝山区将借助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有利时机,聚焦热点难点重点区域、水域,认真查找河道综合整治突出问题,坚决打赢水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安吉县委书记沈铭权表示,上海与安吉两地,生长孕育在同一条母亲河之畔,共饮一江水、共享一江惠、共筑一江业,在美丽的浦江发出倡议也将进一步加深上海和安吉一衣带水的联系。安吉已率先在浙江省实行河道“五长共治”、“清水入湖”工程,希望能分享更多治水护河的良好经验。
    “重访黄浦江源——滴水溯源,点亮浦江”活动由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浙江省安吉县人民政府、复旦大学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共同主办。上海市宝山区委宣传部、安吉县委宣传部、安吉县灵峰度假区管委会、复旦大学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中国乡村发展研究中心联合承办。
    “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安吉”点亮上海夜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