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童書分級閱讀溯源
2017-07-28 08:01:16
2016年﹐內地首個少兒分級閱讀研究院在江蘇南京成立。目前﹐國內大多數兒童出版社都做到了分級閱讀﹐但分級標準不一致﹐主要是按年齡段來區分。
第七屆江蘇書展上﹐兩名小讀者在挑選喜愛的讀物。光明圖片
2008年﹐南方分級閱讀研究中心成立﹐成為內地首個兒童青少年分級閱讀研究中心﹐針對兒童分級閱讀的內容選擇和評價標準﹐率先研發推出“兩個標準”﹐成為首例獲中國版權保護中心保護的閱讀標準。
2017年7月﹐第七屆江蘇書展在蘇州舉行。書展組委會共提供了適合青少年閱讀的圖書1.8萬種﹐舉辦了面向兒童和青少年的閱讀活動100多場﹐京﹑滬﹑江﹑浙全民閱讀辦共同發佈《中國分級閱讀蘇州宣言》﹐倡導“全民閱讀﹐兒童優先﹔兒童閱讀﹐科學引領﹔分級標準﹐合力打造”。《宣言》為深入探索﹑大力推廣兒童分級閱讀﹐繼續探索適宜中國兒童與青少年的分級閱讀標準和測評體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有益的探索。
暑假期間﹐各大書店裡滿是帶著孩子選書購書的家長。面對琳琅滿目的圖書﹐如何選擇成為困擾家長們的普遍難題。正因如此﹐“童書分級閱讀”的呼聲越來越高。
2011年﹐在國務院頒佈的《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年)》中明確提出﹐推廣面向兒童的圖書分級制﹐為不同年齡兒童提供適合其年齡特點的圖書﹐為兒童家長選擇圖書提供建議和指導。但文件並未對“分級制”提出更詳細的方案。
2009年﹐接力兒童分級閱讀研究中心成立並推出中國兒童分級閱讀參考書目。該書目以0~3歲﹑4~6歲﹑7~8歲﹑9~10歲﹑11~12歲五個年齡段兒童的心智發展水平和閱讀欣賞水平為指標﹐並且參考國內外兒童文學獎項和國內外的其他各種推薦書目等。
其實﹐關於童書分級閱讀的說法並不新鮮。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台灣地區為推動兒童閱讀計劃﹐推廣了分級閱讀這一做法﹐頗有成效。進入21世紀後﹐分級閱讀逐漸進入內地出版界和部分專家﹑學者的視野﹐湧現出一些分級閱讀研究機構和專家﹐並在不同領域和不同範圍內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光明日報》( 2017年07月22日 05版)
[責任編輯:邱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