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店贴了一个二维码,为何省了两个服务员、
2017-07-24 08:01:22
“扫一扫”能得新人券
#p#分页标题#e#
这些数据从何而来?“很简单,用户在‘扫一扫’下单时,大数据系统在抓取数据,通过一段时间积累进行分析,能知道消费者的口味偏好,以及知道某家餐厅的哪些菜品更受欢迎。”杨峻说,有了这些数据,“千人千面”精准营销有了基础:“比如,你爱吃甜,你打开手机搜索美食时,屏幕推荐的是在你附近评价不错的甜品店;再比如,这家餐厅主推麻辣,那么餐厅可以从后台看到周围喜爱麻辣的消费者大致有多少,以及他们对哪些菜肴更有兴趣。”在大数据的帮助下,需求和服务能精准对接。
记者看到,这家餐厅的单品定价二三十元,平均客单价四五十元。门店曾经试过用套餐团购券的方式来拉动客单价,可惜收效甚微。店长阳雪分析说:“一是我们在这里开店,成本摆在这,给不了太高的折扣;二是白领对价格没那么敏感,要先上团购平台买券、再核销,他们嫌麻烦”。
“其实用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点菜不是新鲜事,之前肯德基、辛香汇等大品牌有类似系统。但对我们这种中小商家来说,自己开发一个点菜系统不划算,而借助口碑码这样由第三方提供的二维码接入服务,成本低,见效快。”冯翔给记者看了餐厅的后台系统,电脑屏幕上,哪一桌“扫一扫”、哪一桌点了菜、哪一桌买了单,一清二楚。“你看,我们这个门店是狭长的,从收银台和出菜口到远的餐桌,大约要三四十米,如果没有二维码,必须增加服务员。”冯翔直言,人力成本是实体店经营的重要支出,通过二维码让消费者自助服务,等于增加企业的净利润:“省一个服务员,一年能增加5万元净利润。”另一方面,还能解决春节等重要时间节点的“用工荒”问题。
快农公司负责人董变英说,别看只是发券,怎么发核销率高大有讲究,这让他们这样的小企业有了创新空间:“我们不提供二维码,但我们也通过二维码做生意。”他说,靠着服务那些有二维码的企业,公司团队也超过了50人,月交易流水1.7亿元,月收入超过200万元。
阳雪介绍说,跟其他券相比,基于二维码的优惠券的特点是感知很强烈:“消费者在扫码点餐的过程中,首先进入的是我们的线上店铺,优惠券摆在店铺的中间位置,很难不被看到,而且领完以后在点餐支付的时候立马可以用,很容易刺激起核销欲望。”
餐厅后台时刻监控消费者“扫一扫”的情况
“新人券只是一种营销方式,二维码作为线上线下的连接,还能为线下店创造更多精准营销方案。”口碑上海大区码业务负责人杨峻给记者看了二维码的后台运营App。这个App不仅能监控门店的具体运营情况,如营业额变化、具体餐品下单量、某项营销活动的实际效果等,还包括一组“潜在客户”数据。
团购不走俏了,需要的是“立竿见影”
“原本店里有四个全职服务员,现在变成两个全职、两个兼职,但营业额比前两周增长了19.9%。”友丽拌饭市场部经理冯翔非常看好“二维码”的潜力,他给的数据来自友丽拌饭陆家嘴世纪广场店:“像这样的门店专做白领午餐,可以说工作日一顿午餐的生意;企业要发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是关键,二维码提供了机会。”
“千人千面”提供更大空间 省一个服务员,一年多赚5万元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注意到,围绕“二维码”的竞争已经开始,背后是整个“线上+线下”的运营生态。一些尝鲜者已经尝到了甜头。
支付宝收款码、微信收款码、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名片……越来越多的实体店挂出了自己的二维码。不过,只是收付款、发送营销信息那么简单吗?
更直观的变化体现在营业额上。冯翔说,门店引入口碑码不过一个多月,但近两周的营业额环比增加了19.9%。这是利用二维码精准营销的成果。
不过,并非只有餐厅偏爱二维码。记者了解到,除了餐饮,上海还有很多美容美发、鲜花礼品、KTV、便利店等本地生活类商家也开始尝试在二维码上做生意。通过二维码,这些实体店铺不仅在网络平台上有了虚拟店,而且实现了排队、预约、点单、支付、开票在内的全流程在线服务。
冯翔说的二维码并非只是收款码,而是“口碑码”。记者看到,这个口碑码不仅印在门店菜单上,也印在每张餐桌上。消费者如果用手机“扫一扫”菜单,可以看到门店位于口碑平台的网店介绍,再进行下单;如果直接“扫一扫”桌上的二维码,手机页面直接显示消费者坐在哪张桌子前下单。此外,相关付款流程也可以通过这个二维码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