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德守法共治共享食品安全——2017年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周专题报道
2017-07-18 08:01:08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答
安全的食用农产品是指食用农产品中不能含有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因素,不应导致消费者急性或慢性毒害、感染疾病或产生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健康的隐患。食用农产品主要来源于植物和动物,受各种污染的机会很多,在生产、加工、运输、贮藏、销售、烹饪等各个环节均可能出现污染,目前主要的问题大致可分为农药或兽药残留超标、动物疫病、环境污染等因素造成农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明确使用者义务。农药使用者应当保护环境、有益生物和珍稀物种。农产品生产企业等组织应当建立农药使用记录,使用记录应当保存两年以上。
实施农药经营许可。明确实行农药经营许可制度,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部门实施。限制性农药的经营许可审批由省级农业部门负责。
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意义重大,需要各级农业部门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习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中抓紧抓好“三农”工作的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主线,牢固树立质量兴农理念,以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切入点,以“三品一标”认证、“三园一场”建设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为抓手,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和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农业标准化服务能力,做精杂粮、做优果菜、做强畜牧、做好药材,增强农产品出口创汇能力,全面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农产品生产者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使用安全间隔期或者休药期的规定,防止危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禁止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明令禁止使用的农业投入品。
调整农药生产许可。农药生产企业核准、生产批准证书、生产许可证的职能划归农业部门,明确由省级农业部门负责实施农药生产许可制度。
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大举措,是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倒逼我省特色农业竞争力提升的战略选择。近年来,我省始终把农业标准化建设作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竞争力的重要抓手,不断完善体系建设,加大标准推广力度,全省农业标准化水平显著提高。
(原标题:尚德守法共治共享食品安全——2017年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周专题报道)
同时,同一种农药在不同作物上使用,安全间隔期也不一样,如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在苹果树上的安全间隔期为20天,在番茄上则为7天。目前,我国多种农药已有相应的安全间隔期,并在农药标签上进行了标注。农产品生产者使用农业投入品有什么要求?
二是农业品牌产品稳步增加。截至2016年底,全省“三品”有效用标主体741家,产品1611个,产地585.02万亩,产量792.70万吨。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374个,面积479.54万亩,活畜禽413万头(万只);绿色农产品164个,面积95.23万亩;认证有机产品73个,面积10.25万亩;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119个,面积1423.22万亩,畜产品80.80万头(万只、万箱)。“三品一标”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到“十三五”末,全省“三品一标”产地面积将达到2450万亩以上,“三品”产品达到200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达到159个,建立“三品”示范基地10个。
农产品生产记录包括哪些方面?
什么是绿色食品?
一是农业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十二五”期间,我省新制定农业地方标准305项,比“十一五”增加263项,累计达到363项。其中,种植业标准283项、养殖业60项、桑蚕及其他标准20项。涉及“三品一标”农产品75项,基本覆盖我省主要食用农产品种类。“十三五”期间,重点围绕蔬菜、干鲜果、杂粮、食用菌、畜产品、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以及农业投入品使用、农业资源保护利用开展标准研制,拟建立“十三五”农业地方标准及技术规程制修订项目库,完成制修订省级农业地方标准180项,基本实现农产品生产有标可依、产品有标可检、执法有标可判。
什么是无公害农产品?
#p#分页标题#e#
什么是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是农业标准示范深入推进。我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按照点、面结合的思路,点上抓蔬菜、水果、中药材标准园和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建设,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面上抓各类生产经营主体,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入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标准化示范创建,引导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推行标准化生产。推广“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技推广机构+基地+农户”的模式,狠抓按标生产。 “十三五”末,我省水果标准化生产面积将达500万亩,创建部省级蔬菜标准园200个,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占规模养殖场总量的65%以上。加快太行山、太岳山、恒山、晋南边山丘陵区4大中药材基地建设,着力推进40万亩连翘、黄芪、黄芩等标准化生产,建设100万亩规范化生产基地。
加大违法处罚力度。明确了违法行为的处罚措施,包括责令停止生产经营,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产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材料等,罚款,吊证等。
贯彻新修订《农药管理条例》
什么是有机食品?新修订《农药管理条例》于2017年2月8日在国务院第164次常务会议上获得通过,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原标题:尚德守法共治共享食品安全——2017年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周专题报道)
调整理顺农药管理体制。农药由农业、工信、质检、工商等多个部门管理改为由农业部门一个部门管理。
理清思路 明确目标——我省全面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
如何鉴别真假土鸡蛋?什么是安全的食用农产品?
哪些种子属于不能购买的种子?
什么是农药安全间隔期?
明确农药废弃物回收。鼓励农药使用者妥善收集农药包装物等废弃物;农药生产企业、农药经营者应当回收农药废弃物,防止农药污染环境和农药中毒事故的发生。 有机食品是以有机农业生产体系为前提,生产加工过程中完全不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畜禽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也不使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其核心是建立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良性循环,以维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药安全间隔期是作物采收距一次施药的间隔天数,也是说施用一定剂量的农药后必须等待多少天才能采摘。安全间隔期是控制和降低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一项关键措施。一般来讲,易降解的农药安全间隔期短,不易降解的农药安全间隔期长一些。
取消临时、分装农药登记。取消了农药临时登记、农药分装登记。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质量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安全的要求。
绿色食品是特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标准对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全程实施严密监测、质量控制,防止农药残留、放射性物质、重金属、有害细菌等对食品生产各个环节产生污染,并且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绿色食品质量要求高于无公害农产品。
农产品生产记录包括使用农业投入品的名称、来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动物疫病、植物病虫草害的发生和防治情况;收获、屠宰或者捕捞的日期。农产品生产记录一般应当保存二年。
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的生态环境质量,生产过程必须符合规定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规范,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量控制在安全质量允许范围内,并且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识的产品。无公害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限品种、限时间地使用人工合成的安全的化学农药、兽药、肥料、饲料添加剂等,是保证人们对农产品安全消费基本的需要,普通食用农产品都应达到这一要求。
土鸡蛋指的是农家散养的土鸡所生的蛋,不含任何人工合成抗生素、激素、色素,与普通鸡蛋相比蛋白浓稠,蛋白质含量高于5%~6%,脂肪低于3%,胆固醇低于19.8%,口感香鲜、细嫩无腥味。打开蛋壳,土鸡蛋蛋清清澈黏稠,略带青黄;蛋黄色泽金黄,浮在蛋清之上,不沉底,一根牙签插在蛋黄中间可以直立起来;蛋壳坚韧厚实,含钙量高,不像普通鸡蛋壳那么脆薄。将熟鸡蛋剥壳放在手中揉捏,土鸡蛋即使被捏得扁扁的,蛋白也不会开裂,还是一颗完整的鸡蛋。普通鸡蛋蛋黄略大,呈浅黄色。另外,饲料中加有色素的鸡所产蛋的蛋黄为红色,往往被人冒充土鸡蛋来卖。虽然两者很相似,但还是能够区分的,前者的蛋壳较为粗糙,而土鸡蛋蛋壳更为细腻、硬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