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对话市外侨办主任章宏:“海外名校”活动
2017-07-18 08:01:07
眼下,“海外名校学子走进金华古村落”第五季活动正在金东区琐园村如火如荼进行当中。近年来,以“海外名校学子走进金华古村落”活动为代表的独具特色的民间外交工作,在国际国内广受好评,一方面使得金华越来越有“国际范”,在海外享有越来越高的知名度,这一拥有良好口碑的品牌活动,已日益成为金华的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另一方面,活动也在促进古村落保护利用、推动生态廊道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成效。
在琐园,21个的文化碰撞融合,还为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打开了新通道。我们不仅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也让琐园村民了解各个不同的文化,有海外学子说:“这实际是一种‘共享’的过程。”
良好的口碑和影响力,源于在海外学子们对活动的美好印象。现在,在世界各地,很多学子也参加各类的活动,“海外学子”们普遍反映,这项活动是目前为止规范、也是有内涵的活动,是他们参加过的的体验式、沉浸式的活动,既不是简单的夏令营,我们叫“家+”模式,在“家”的基础上做加法。
活动还结合地方特色,创新组织模式,将海外学子们分为园林、古村落保护建筑、电商、文化传媒等多个小组,他们在体验文化的同时,也接受了多项任务,让他们发挥各自所长,针对琐园的产业特点,用原有经验、国际视角来进行一些项目制作,从而将一些经验做法进行成果转化。
“积极推进生态廊道建设,“海外名校”活动而言,是以文化为魂,以外交为媒,在积极推动对外开放、深化民间外交的同时,将古村落串联成链,通过活动试点古村落的示范作用,带动廊道沿线村镇的建设,着力打造一条充满诗情画意的村落风景带。”章宏说。
在谷歌上搜索“中国古村落”,金华的相关信息位列第三。仅活动启动当年,新增友好交往城市10个,正式签署友好交流关系协议书城市5个。
章宏表示,今年,我们在原有基础上做加法,在常态化开展、品牌化建设“海外名校学子走进金华古村落”活动的同时,还同步开展了“港澳台学子走进金华古村落”活动,进一步增进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交流。首季“港澳台学子走进金华古村落”活动,我们共招募到了来自港澳台地区26名高校学子参与者。两项“古村落”活动,各有各的精彩。与“海外名校学子走进金华古村落”活动的多元文化碰撞相比,“港澳台学子走进金华古村落”活动更多的是思想的深入交流。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让我们有了更广润的发展空间,‘海外名校’活动是聚集世界年轻人,共同携手为建设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而努力。这是一种‘共享’。”
今年是香港回归20周年。除了“海外学子”活动的延伸,一支来自港澳台地区的学子小分队,活跃在俞源村。第二季“港澳台学子走进金华古村落”活动,即将于7月15日—24日在俞源村举办,有兴趣的市民朋友可以与他们一起互动交流。
7月9日,在琐园召开了“世界青年论坛”,21国学子、清华研究生齐聚一堂。他们围绕“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主题,共话古村落发展,共谋古村落未来,为众多金华古村落的传承保护出谋划策。其中一位学子,建议将古罗马建筑保护的成功经验,与金华古村落保护结合起来。活动本身,实际上是各种思想交融、碰撞、升华的过程。
7月11日,“高端访谈”栏目以“海外名校学子走进金华古村落”项目为主题做一期特别节目,再次邀请到金华市外事与侨务办公室主任章宏做客本期《高端访谈》,与大家分享“海外名校”项目的新发展、新故事。
推动浙中生态廊道建设,融入“一带一路”战略
这是一次有益的、大胆的尝试。活动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一方面积极搭建了内地青年与港澳台青年的学习交流平台,另一方面有力探索了和初步建立了与港澳台地区的联系联络机制,为下一步深化金华与港澳台地区的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家+’模式,关起房门是星级宾馆房间,打开房门跟爸爸妈妈住在一起吃饭,亲如一家,走出房门是美丽的乡村田园风光,老外变老乡,学子变儿子,他乡变故乡。”有一个德国明斯特大学的学生,他回国后,在学校里做了一场“老外变老乡”的体验活动,借鉴的是这一“家+”模式,
重返琐园:“海外名校”活动再出发、再升华
金华的国际知名度与日俱增。到目前为止,原先在维基百科上,金华的搜索条目数总共只有730条,现在有1398条。
以“海外学子”第五季为例,海内外59家权威新闻媒体和国际知名网站予以充分、持久的关注,新华社4次向播发活动照片专题通稿和文字深度报道,央视、中国日报、人民网、印度时报、保加利亚电视台等海内外知名媒体、相关使领馆官网,做了83篇(次)重量级报道。
章宏介绍,相对而言,前几期活动在任务设置中主要体现面上,比如传统文化的宣传、古村落风光展示等。在第五季活动中,在活动中融入新能源、电商等元素,更加与地方的产业特点相结合。
“这一季的海外名校活动选择重返季的营地琐园,我们希望项目能够有一个再提升、再出发、再升华的过程。”章宏说,重返琐园,是对过去的总结提高,重新梳理,在任务设置和日程安排上,都跟地方的产业相结合,对接更加精准,任务更加清晰,目的更加明确,也更有成效。
“海外学子”项目持续推进,让金华的国际知名度与日俱增
金华新闻网7月12日讯 金报全媒体记者 许健楠/文 钟路/摄影 胡淳华 张辉/摄像
金华的垃圾分类,以“会烂”和“不会烂”来区分垃圾,受到海外学子们的交口称赞,认为非常实用,值得各国学习。
2015年,“海外名校学子走进金华古村落”活动季开始时,这一项目尚处于摸索阶段,但随着四季活动的成功举办,它已经逐渐走向成熟和规范。
#p#分页标题#e#中国对外友好协会会长、原外交部部长李肇星在实地考察“海外名校”活动后,点赞“金华是民间外交的榜样”;清华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先后与我市签署校地研学合作协议;上海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专程来金对接,届时将在金共同举办中法建筑志愿者专场活动;浙江理工大学还推荐了曾参加“中国诗词大会”的俄罗斯姑娘唐曦兰也来参加这一季的活动。今年第五季的开幕式上,友协文化交流部副主任张雅琴表示,将积极搭建平台,推广金华优秀的民俗文化走向更大的舞台。
这一季“海外名校”活动的转型升级,还有一个很大的亮点:活动内容与“三条廊道建设”、“一带一路”战略相结合。
通过“三门三变”,金华有了他们的第二个家,暑期回来“走亲戚”的学子比比皆是,时常可见依依不舍的场景,这是可持续发展的民间友好往来。多层次、全方位的交往,也让村民们的文化素养、文明程度提高了,很多孩子萌生了学好英语的想法。
比如,有一个让章宏印象深刻的细节。在活动当中,很多海外学子发现村子里有很多的小水缸,他们把几十个缸搜集起来,在缸的表面画上30多个的国旗,并附上二维码,游客来了,只要用手机扫一扫二维码,你想知道的内容跃然眼前。
“港澳台走进金华古村落”开幕在即
有一个美国学生,他次来中国,他说:“来了以后,完全颠覆了原来对中国的印象。”还有一位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女生,来了不到一个月,心被融化了。她说:“我要争取做一名外交官,为中日友好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