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门楼牌“大智慧” 清溪等地规范门楼牌管理试点观察
2017-07-13 08:01:05
“你为什么要掌握我家里的信息,这是我的隐私!”“为什么要选个带4的门牌号给我!”在各个村居推广试点时,蔡晓霞听到多的是这两句话。她说,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是耐心地和群众沟通讲解政策,争取群众的理解。
吴平建议,接下来全市推广门楼牌规范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加大宣传投入,在东莞本地媒体上加强宣传引导,广泛发动群众理解、支持和配合,以确保这项民生工程取得实质成效。另一方面,在清溪试点经验基础上,要加大科技投入,让网格员、辅警队员和市民群众都少跑腿,用数字化方式采集房屋、人口信息,提高信息采集的效率和准确率,以此进一步加快全市门楼牌规范管理工作的进程。
东莞市公安局清溪分局副局长张子新说,门楼牌规范管理这项试点,成败的关键有两点:一是门楼牌规范管理试点的统筹,二是辖区所有楼房单位准确信息的采集。
磨破嘴皮跑断腿采集信息
经过艰苦努力,到了6月底,清溪镇1734条道路名称全部进入行政申报环节,其中有679条道路因重名或命名不规范需要修改名称。全镇21个村(社区)均完成房屋信息采集及录入和临时门楼牌张贴。全镇16421间没有门楼牌的实有房屋、实有单位均得到了预编的门楼牌。
完成了制度上的设计,却只是万里长征的步。在落地铺开“一标三实”的过程中,蔡晓霞发现,首先遇到的阻力是部分群众的不理解。
实践证明,清溪试点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效,尤其是在“一标三实”指引、临时门楼牌张贴、二维码设置等环节,向全市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重要模板。5月,东莞市公安局结合清溪等镇试点经验,下发《通知》,要求在全市推进门楼牌规范管理工作。已有多个镇街的公安分局组团前往清溪学习试点经验。
为了确保正式的门楼牌上的地址标准,信息准确,在试点中,东莞市公安局清溪分局创新加入了临时门楼牌环节。2017年5月初开始,居住在清溪镇的群众陆陆续续发现自家的门楼牌全都换成了临时门楼牌,上面还带着二维码。
二维码走进门楼牌,将在终端应用上为公安、消防、工商等多个部门服务,不仅彻底解决了像快递员小吴、创业者刘先生和一线民警的苦恼。还将为东莞进一步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小小门楼牌探路社会治理创新
随后,该专班迅速制定出《清溪分局开展“一标三实”基础信息大采集工作实施方案》等多个指导性方案和多个标准化台账,组织各警务室“一标三实”专职队伍开展培训。这一系列又快又准的动作,迅速且精确地指导了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标三实”信息采集完全靠采集员的双腿跑动。在清溪镇清厦社区,连续20多天时间里,警长曾旭昌都带着多名网格员和辅警队员,奔跑在大街小巷,采集并录入每一栋楼、每一间屋子和每一个实有单位的信息。
东莞市政协委员吴平表示,清溪门楼牌规范管理工作试点,体现出了互联网+政务的创新,是东莞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一个缩影,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优秀案例。
统筹门楼牌规范管理试点,这项艰巨的任务落在了该分局加强和改进派出所工作专班的肩上。在负责人蔡晓霞的带领下,这个专班的民警加班加点,迅速摸清了清溪门楼牌管理的现状,并在充分调研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摸索出“一标三实”是推进门楼牌规范管理的核心所在。“一标”是指标准地址,要让清溪镇两万多间实有房屋和一万多家实有单位都对应一个标准地址。“三实”是指实有房屋信息、实有单位信息和每间房屋、单位的实有人口信息。这些原本分散掌握在各个政府部门的信息,都要准确对应每一个标准地址,并集成在清溪公安首创的新门楼牌的二维码里。
对于清溪公安来说,门楼牌规范管理试点的统筹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采集全镇所有楼房单位准确信息则意味着超级繁琐的工作量和庞大的信息数据处理。能不能完成这两个关键点,既深深地考验着清溪公安的智慧,也考验着这支队伍的执行力,需要他们拿出攻坚克难的首创精神。
试点专班负责人蔡晓霞说,门楼牌上的二维码是专属且的,对应各自的实有房屋、实有单位信息。同样印着二维码的正式门楼牌正在抓紧制作当中,很快将替换现在的临时门楼牌。
4 启示
3 试点
如今,走在清溪镇的大街小巷,如果留意两边的房屋建筑,会看到一块又一块崭新的门楼牌,上面还带着二维码。
- 上一篇:聚合支付是怎么赚钱的
- 下一篇:印度的真实实力到底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