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聚焦二维码 防伪包装再添新方式
2017-07-11 08:00:59
二维条码其实是一种光传感识别的矩阵条码,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在代码编制上巧妙地利用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基础。
读取分装袋上的二维码,按照显示在电脑屏幕上的指示(例如将原料号码051的大豆装入20kg)将原料装入分装袋子中。然后读取原料袋上的二维码,将使用的原料数据传人电脑。
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产品在销量上涨的同时也直接面临着被假冒的危险。这种现象时有发生,这既存在安全隐患,尤其是食品,同时也损害到消费者以及商家的利益。
二维码热潮席卷包装市场
原料倒入调制容器中,生产结束后在封装时,在包装上打上封装时间及封装设备的号码。此时生产制造数据为:产品名称、调整制容器号码、制造日期、制造开始时间、制造结束时间、封装设备号码等。
的“0”、“1”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通过图象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它具有条码技术的一些共性:每种码制有其特定的字符集;每个字符占有一定的宽度;具有一定的校验功能等。同时还具有对不同行的信息自动识别功能、及处理图形旋转变化等特点。在许多种类的二维条码中,常用的码制有:DataMatrix、MaxiCode、Aztec、QRCode、Vericode、PDF417、Ultracode、Code49、Code16K等,QR码是1994年由日本Denso-Wave公司发明。QR来自英文「QuickResponse」的缩写,即快速反应的意思,源自发明者希望QR码可让其内容快速被解码。QR码常见于日本,韩国;并为目前日本的二维空间条码。
“扫一扫”已经成为商家宣传语的一部分。在这中间反映出的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产品包装带来的变化。在二维码成为产品包装一部分的时候,防伪包装再出新方式。
食品包装标签在生产过程中引入原材料追溯,流通环节实现批次实时可查,消费终端对产品信息一目了然——依靠一个小小的二维码能实现食品信息的全程追溯,正所谓“轻轻一扫,信息尽现”。
为了推进我国食品安全追溯标准化,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先后完成了《食品可追溯性通用规范》、《食品追溯信息编码与标识规范》等多个实施指南的制定。这对于完善我国食品质量安全与追溯体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加速了我国同国际标准的接轨。那么二维码的出现无疑又成为防伪包装的得力助手。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早在2000年积极跟踪国际食品安全追溯相关工作,并早把食品安全追溯概念引入中国。10多年来,通过不断研究符合我国国情的追溯技术和物品编码方案,以条码技术为核心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每批的食品的制造时间及封装设备号码记录到数据库中。根据食品袋上打印的封装时间及封装设备号码来判号,终能特定使用的原料信息。
- 上一篇:中国领先的IT整体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商
- 下一篇:移动互联网资源:一个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