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产品溯源体系深圳吹响集结号
2017-07-08 08:01:19
目前中医药已形成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六位一体”的全面发展新格局。廖利平认为,这些重大利好,值得中医药行业倍加珍惜,搭上经济社会发展的快班车。“21世纪是进入‘互联网+’信息化的新时代,中医药必须以数字化编码分类的方法,才能让计算机识别,这样传输准确、安全、快速,让中医药事业发展与腾飞,插上了翅膀,由高速公路搭上了高铁时代的快班车。”廖利平比喻道。
据了解,深圳市卫生计生委标准化办公室主任、深圳中医药企业标准联盟主席、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廖利平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药产品标准化的研究。在2016年3月23日,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简称ISO/TC249)秘书处通报揭晓了《中药编码系统——部分:中药编码规则》(ISO 18668-1)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向全世界出版并发布的喜讯。
所庆幸的是,据新华社北京12月6日电,国务院新闻办公室6日发表《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是中国政府首次中医药发展发表白皮书。2016年,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把中医药发展上升为战略,对新时期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做出系统部署。这些决策部署,描绘了全面振兴中医药、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构建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中医药事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中医药事业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在廖利平看来,标准是国与国之间的沟通语言,既是学科成熟的重要标志,又是衡量客观事物的行为准则;是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又是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不仅是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全面发展的技术支撑,而且是打造中国质量,构建诚信社会,实施精细化管理战略目标的引擎。
深圳新闻网讯 总所周知,中药自传承千年以来,一直有“国药”之称,它备受世界医学界瞩目的同时,也一度陷入了难以“标准、量化、统计”的学术困境。2016年12月21日,深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标准化办公会主任廖利平在《中药方剂编码规则及编码》等3项标准实施一周年新闻发布会上,向中医药领域学术、企业、临床机构代表做出了《构建中药产品溯源体系和标识制度开展试点工作》的背景说明,标志着中药产品溯源体系终于风云际会,在深圳吹响了标准化、信息化的集结号。
近,网上流传的一篇关于中药产业的深刻文章《中医将亡于中药》,南京中医药大学周仲瑛教授断言:“中医将亡于药!”廖利平还援引卫计委副主任、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的观点,“中医有可能毁在中药上,这是我对于中药质量的一种忧虑”,他也认同中药的质量问题、资源可持续问题对中医的发展至关重要。
该《中药编码规则》是由廖利平领衔申报的个重大ISO项目,以深圳机构为主要成员的43个单位77位专家与20多个ISO成员国专家联合制定,成为了2016年以我国为主导率先完成的项中医药ISO国际标准。
深圳市卫生计生委标准化办公室主任 廖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