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农产品质量 安全稳中向好
2017-07-07 08:01:09
盛福建是婺城区盛柯家庭农场负责人。一年到头,农场所种植的各类蔬菜供不应求。
有的委员市场准入提出建议,认为各地要建立完善销售环节的安全屏障,督促市场加强自检,加强政府抽检,落实管理制度,加强对小散市场的监督检查,加强外地输入农产品的质量监测。有的委员建议,要根据“史上严”的《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加大监督执法力度,继续保持对销售使用禁限用高度农药、非法添加等行为的高压态势,加大力度查处典型违法案件。,还应尽快建立产地环境监测制度,确保农业产地环境质量安全。
有的委员提出,“舌尖上的安全”事关社会稳定,各地要高度重视乡镇基层人员队伍建设,积极推动各部门检测信息共享。有的委员提出,农产品质量安全关键在落实生产经营主体责任,应进一步鼓励家庭农场发展,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加大职业农民培育力度。有的委员提出,要加大力度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重视农业生产地方标准修订,加大培训力度,加强服务指导,加快推广应用,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重心前移。
一是基层监管力量薄弱。我市虽然初步建立了农产品监管网络,但整体仍较薄弱。各涉农乡镇建立了检测室,但实际运转有待改进提升。有的监管员刚接受培训,不久调换别的岗位。而且日常检测经费少,缺少保障。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由于经费、工作机制等问题,作用发挥好的不多。
年底将近,又到了农产品采购旺季。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多数农产品需要经过多道中间环节,稍有不慎,极易发生食品安全问题。
#p#分页标题#e#“要让市民在餐桌上可以放心吃,首先得从源头上、渠道上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市人大常委会农工委主任姜洪森说,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杜绝不合格农产品流入市场。
找问题:薄弱环节仍需重视
二是市场准入制度不够完善。来自市市场监管局的数据显示,市区有无证小菜场30个。这些市场仅靠市场监管部门抽检,安全难以保障;不少农贸市场、经营农产品的商场超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强,检测管理制度不严格;有的外来农产品进入金华,直接在运输过程中完成交易,游离于市场监管之外,无法进行检测和索证索票管理;农产品在运输、贮存过程中,有的经营户投入添加剂用于保鲜,由于流动性大、隐蔽性强,执法监管难以到位。
在27日下午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中,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人大代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纷纷提出意见建议。
昨日,市人大常委会第35次会议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情况报告。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我市农产品质量检测合格率位居全省前列。同时也存在一些发展瓶颈,亟须破解。
问过程:持续多年跟踪监督
据了解,本次专题调研重点关注5个方面:各地监管机构、检测网络建设情况;各地市场准入管理情况;乡镇监管工作开展情况;质量安全执法工作开展情况;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生产主体的质量安全意识、质量安全管理等情况。从调研情况来看,各地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明显实效。
在流通环节,市场监管部门强化农产品质量检查,目前全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基本达到快速定性检测的要求,今年上半年全市农贸市场农产品抽样检测合格率达99%,今年我市还要完成53家农贸市场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室建设。
据调查,当前我市规模以上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8063家,其中农业专业合作社4793家、家庭农场2572家、农业龙头企业620家、牲畜屠宰加工场点51家。还有相当一部分规模较小的生产经营主体,这些主体的农产品生产规模化、产业化水平较低,大量农产品仍然是小范围供给,自产自销仍占不少比例。对这些农产品,相关部门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而且种植户也不愿在质量安全方面下本钱,过量使用农药化肥甚至高毒高残留农药行为仍时有发生。去年,东阳市两菜农在种菜过程中使用“克百威”和“甲基异柳磷”高毒农药,被法院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处有期徒刑。
与一些菜农低价销售不同,盛福建主打“品质牌”:在抓好农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在其口感、外包装等方面下功夫,零售价比同类品种要高。“把好农产品质量关,种植户与消费者会建立起信任关系。即便是售价更高,可消费者感觉吃得放心,销路自然不用发愁。”他说。
据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的调研报告,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还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
在市人大持续多年跟踪监督下,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体系初步建立、源头管理不断加强、生产主体责任较好落实、市场监管力度逐步加大。
提建议:筑牢质量安全防线
在生产环节,农业部门严把产地环境关、标准生产关、产品准出关,今年上半年全市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99.21%。林业、水利部门也加强各自领域的监管力度。144个涉农乡镇共有监管人员15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