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科溯源

www.bluearp.com

让可追溯来保证“舌尖安全”

2017-07-04 08:01:33

  靠工作人员深入生产一线采样,当然可以发现食品安全隐患,进行风险预警,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但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把舌尖安全系在东奔西跑上,总叫人心里不踏实。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建立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制度。目前的追溯体系在大多数情况下尚无法满足消费者的信息需要。比如肉类、蔬菜,往往只有部分纳入追溯试点的产品能查询,绝大多数食品安全无法追溯。疾控部门与农牧局、商务局、食药局要构建信息共享机制,才能形成完整追溯链条。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作为保障食品安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我市已经开展了7年,为政府及监管部门及时掌握食品安全现状、科学制定食品监管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为使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范围涵盖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各环节,近段时间,市疾控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凌晨奔赴农产品批发市场购买农副产品,顶着烈日到鱼塘了解养殖情况,冒着大雨到田间采集蔬菜。(6月29日《中山日报》)

  当然,要使这个安全大厦巍巍矗立,单靠采样或“追溯”肯定独木难支。在制度规范的前提下,提高不守信者的成本,让其“一处失信、处处受制”,使失信成本大于守信成本,才能激发人们的自觉守信行为。保障食品安全法治的力量要挺在前边。建立食品安全红、黑名单制度,用法律的硬手段,对违法者直至重罚出局,以威慑食品生产中的缺德行为,让人不敢做违法的事情,是食品安全的护法金刚。(作者:张全林)

  “舌尖安全”靠道德觉醒、法律严管,但也离不开技术保障。食用不安全的食品,造成身体伤害,如何快速准确查找到不卫生食品生产者以追究责任,是维护“舌尖安全”无法回避的问题。食品实现可追溯,无疑是一道食品安全的重要屏障。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实行强制性的“可追溯”管理,已成为食品安全发展的必然。治理“餐桌污染”,须从种养源头、生产环节、流通一直到端上餐桌,都有严格把控,才能让人吃着放心。

  技术保障是构建食品安全诚信体系的要件。好的技术平台可以在短期内弥补制度的不足。健全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网络,让违法必被捉成为常态,使人摒弃侥幸心理,进而不敢违法,是尚德守法机制的维系条件。保证食品的安全性,追溯体系无疑是为关键的手段。给农产品办“身份证”,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和IC卡、二维码、条码等信息技术,使各种食品的来源可以追,去向可以查,责任可以究,是食品安全体系建设的技术保障。要实现肉品可追溯,菜品有监测,用水实时监管。在商超、农贸市场购买蔬菜、肉类、水果、水产品、禽类、豆制品等生鲜或冷冻食品,一旦遇到质量安全问题,可以快速“定位”查到“祸根”。实现了“流向可追、来源可溯、质量可靠”,舌尖安全方能落地。

蓝城云软件产品收费标准

二维码应用云溯源

联系我们
现在注册,即可享受免费生成二维码溯源
蓝城云微信
购买咨询
溯源解决方案
灵活的合作方式
1对1贴心售后服务
2017 bluearp.com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07110号-1
溯源软件,溯源系统,二维码溯源,溯源管理软件,查询真伪,二维码溯源2222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022-82939965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 8:30-18:00
7*24小时咨询热线 业务咨询

许经理 13001001853

项目咨询

闫经理 13051250015

王经理 13051210015

扫码关注
扫一扫关注溯源案例
返回顶部
022-82939965